微泉港文化大海边上的蒙古人泉港

泉港区西面离海边20多公里处,有个美丽的山村——小坝村。这里居住着多蒙古族出姓群众,他们尊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为始祖,称元朝万户、太尉纳哈出为一世祖,至今在此居住年。这些出姓蒙古人家的物器均写有“燕山出记”字样,大门横楣书“燕山出府”、“燕山衍派”,郡号“燕山”,世代流传着自己是“皇亲”。但是,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基本与当地汉人一样,没有体现出蒙古高原的特色。本在草原上,而且是“皇亲”一族的蒙古人,如今的一部分竟居住于东南海滨上,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姓氏,算是一大奇闻。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几经征战建立蒙古汗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汗国的建立,成就一批英雄豪杰。其中被誉为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就是一位名将、功臣。

木华黎(-),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沉毅多智略,蒙古名将,功金统帅,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被誉“四杰”之一。《元史·木华黎传》载,成吉思汗对木华黎曰:“国内平定,汝等力居多。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也。”内蒙谢咏梅博士的《蒙元时期札刺亦儿部研究》载:“1206年成吉思汗分封功臣为众多千户,并将这些千户大多分隶于左右手万户之下。成吉思汗诏谕木华黎曰:如今教你做国王,坐次在众人之上。在边至合刺温山,你就做左手万户,直至你子孙相传管者。”《元史·木华黎传》载:“丁丑八年(年),诏封(木华黎)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卷,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且谕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赐大驾所建九斿大旗,仍谕诸将曰:“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至治元年,诏封木华黎体仁开国辅世佑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武。木华黎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战著称,四十年间追随铁木真,无役不从,屡建战功,成为成吉思汗最为信任的军事统帅和好兄弟。《丞相东平忠宪王碑》、《命相诏》载:木华黎族人被视为“亲连天家”,“念其帝室之勋臣,赐以国人之氏族”。其后代多人封王拜将,成为蒙元朝廷政治基石和大汗权力的支柱。

明初,木华黎后裔元太尉、万户纳哈出多年据守辽东金山一带,与明抗争。《明实录》载,当时纳哈出:“辎重富盛,畜牧蕃息,虏主数招不往。”后明朝“遣前降将观童往谕之。于是,其众亦降,凡四万余,并得各爱马,所部二十万人。”《明史》列传二七卷载:“纳哈出者,元木华黎裔孙,为太平万户。明太祖克太平被执。以名臣之后待之厚,知其不忘故元,资遣北归。元即亡,纳哈出聚兵金山,畜牧蕃盛,帝遗使招谕之,终不昭,屡犯辽东,为叶旺所败,冯胜等大军临之,乃降,封海西侯,从傅友德征云南,道卒。子察罕,改封沈阳侯,坐蓝玉党死。”

《出氏族谱》载:“八年十二月,故元太尉纳哈出入寇辽东,辽东有备。元兵知之,经趋金州。部将乃刺吾被擒,元兵退走,不敢经蓋州,乃由祚河遁归。叶旺先移兵祚河,自连云岛至窟驼寨十余里,沿河又叠冰为墙,以水淋之,经宿凝结,阮然如城。藏钉板于沙中,设陷马阱于平地。命老弱兵卷旗于两山间,谕以闻炮,即竖旗四面,寂若无人,伏兵以待。元兵过于城南,伏兵四起,旌旗蔽空,鼓声震天,矢石如雨。元兵北奔,趋连云岛,遇冰城,马不能前,多入阱中,众逐大溃。马云亦于城中出兵,击至将军的毕粟河,斩杀及冰死无数。追至诸儿谷,获其士马,故元将僅以身免。二十年丁卯二月,命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政,陈川侯胡大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政,率师三十万北征故元将纳哈出,又遣前所获乃刺吾往谕降。……不得已遣使纳款,胜遣蓝玉受款。……胜遣降将观童往谕之,于是降者四万余人……九月,元太尉纳哈出至京封为海西侯,所部官属授职有差,皆食禄不任事,分隶云南、两广、福建各都都司处之。各籍卫军,各有屯田以安身家矣。……明太祖时,我始祖不归公及妣那氏,男佛家奴从北平来此闽邦,占籍福州中卫。……据神主内书:纳哈出裔分出为姓,即此是率祖,二世祖佛家奴原名不改,即是率亲。水源木本,照若日星。屈指洪武二十年至天成其间,百年相传。三世通昭,四世舜宾,五世光育,古人谓三十年一世,差得近似。稽其五世三迁闽中,胥宇靡定瞻焉,历上西、涂岭二处,至照船山下相协厥居,本仙兆之福地也”。

原来,泉港区小坝村出姓系蒙古札刺亦儿部人。其先祖木华黎是元朝开国重臣,被成吉思汗誉为“车之有辕,身之有臂”的太师、国王。出姓一世祖纳哈出,系木华黎后裔,元朝万户、太尉。元末,纳哈出聚兵金山,屡犯辽东,与明军对抗,后迫于无奈而归顺明朝,被封为海西侯,分隶云南、两广、福建、食禄不任事。洪武二十一年,纳哈出与长子察罕随傅友德征云南,纳哈出病卒于途中,长子察罕袭封沈阳侯。次子佛家奴以本等名色授职指挥使,入籍福州中卫街十三甲,屯田三十二亩,役边倭。蓝玉谋叛被朱元璋所杀,其所属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坐党夷灭万五千人,纳哈出长子察罕其列,坐其党死。

纳哈出次子佛家奴惊闻其兄被诛,恐被株连,逐去父名“纳哈”两字分“出”为姓,弃职归田,逃离福州,旋籍惠安之北九都滨海象狮乡(现泉港区后龙镇上西村)。出姓在上西延传两代,又迁往涂岭新厝乡。据现上西老人传说,出姓带来大量财宝到上西,择近海的山坡而居。在村子对面的海边建造避风港(避风港现为泰山码头,其旧址已不复存在)。后因受当地张姓居民所欺,加上蒙古高原之人不适经营大海生计,逐往西面山地迁移。

《出氏族谱》载:“五世祖光育公,今按石梯路勒石云:涂岭出光育喜捨石梯路,壬午冬十月。旧传由涂岭徙居洪厝坑者自五世祖原有载云:若要富洪厝猪槽兜,若要贵兴化涵头。妣陈氏,生长伯祖智惠公分居西坑故居。又传横溪蛇山下一穴二圹为五世祖妣坟。即贵地也,本涵头人故居。副妣洪氏,旧传生四子。又传大宗门口一穴单圹是细妈墓。即富地也,本洪氏所住。男:头叟、确齐、聪、明。”《出氏族谱》又载:“维天眷顾,既获吉地,旋有贤嗣诞生。传至五世祖光育公遂骎骎然有远,大之模焉,由涂岭卜居于照船山之下至今仍名洪厝坑。盖此地系宋代洪丞相隐居故地,遂因其名不改焉者。光育公更有欲拓其规模,分大妈及长裔孙于西坑,独细妈其所生之四子于斯聚族,积功累仁克昌厥后。”

相传出姓五世祖出光育居住于涂岭新厝,不得发展且屡受欺悔。故卜一签曰:若要富洪厝猪槽兜,若要贵兴化涵头。于是,他一个筐装着孩子,一个筐装着铁锅,夫妻两人沿着山间小路挑向洪厝坑(现小坝村洪厝自然村)这个地方。来到石梯(现泗州水库库区内)这个险峻的地方,出光育跌倒了,铁锅摔破,孩子掉入沟里。夫妻俩悲痛欲绝,瘫坐于石头上啼哭。忽然想起:此是弃旧迎新之意。于是,抱起孩子并捡起一块锅铁对其说道:待我孩子后来开科(发展、发达),石梯这条路要来铺。说完,抱起孩子直奔洪厝坑。出光育来到洪厝坑,先为人家放鸭群(老一辈人称之为“看鸭公”),食宿在主人家的猪舍里。一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猪舍倒塌。出光育用锄头翻挖被埋的家什,竟然在猪槽边挖到了三缸白银而致富。他遂建置家业,又娶妾生了四个儿子,成为出姓洪厝坑的开基祖。后来,出光育的儿子们长大发展,在石梯这个险峻的地方用石头铺砌了一条较好行走的小路并刻石为记,了却父愿。

出光育与妻所生的儿子智惠分居于西坑村(现涂岭镇樟脚村西坑自然村),后人称智惠为“长房长”即长伯祖。出光育娶妾所生四子定居于洪厝坑,俗称“四房”。百年来,蒙古族出姓埋名隐姓于洪厝坑这个小山村,他们栉风沐雨,披荆斩刺,劳作生息。直至十二世祖出科联于乾隆戊午年乡试第一名,己未年联捷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时,才将自己的衍派宗源显白于天下。《出氏族谱》载:“京报太史公在朝时,高宗皇帝尝问祖姓所自,对以元太尉纳哈出裔分出为姓。帝曰:好个奇姓。帝称好个奇姓时以玉音传报到家。”故现洪厝坑的出氏家庙大门联书:帝王称奇姓,闽海振科名。

百年来,蒙古族出姓奋斗进取,崇文好学,历史上多人中举。《出氏族谱》载:”十世祖汝宪公,乳名宾,讳一駽,号汝宪,谥庄简。三十四岁领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乡荐吴孟榜三十七名。知淅江温州府乐清县事改,调永嘉县事例,赠文林郎。二十世祖述甫公,乳名沄,讳希尧,字述甫,号立邨。三十四岁入邑庠生治诗经,三十九岁领康熙五十二年戊子科江日升榜乡荐三十四名。授福宁府宁德县教谕,选河南孟津县事例,赠文林郎。十二世祖乾甫公,乳名暇,字乾甫,讳科联,号淑渠,别号素亭,谥允文。雍正六年二十岁戊申年程宗师科取进第五名,二十五岁癸丑雍正十一年扬宗师科取榜首補廪膳,三十岁乾隆三年乡试第一名,会试第二百二十二名,殿试第三甲二十六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庚申冬钦假养眼,甲子回京乙丑散馆升检讨。十二世祖见甫公,乳名曣,字见甫,讳梦鲤,号禹门。扬学院科入邑庠生治书经,二十一岁联捷领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乡试第六十六名。乾隆十七年壬申恩选授永春州德化教谕兼古田学,二十五岁庚辰升选四川保宁府南部县知事,政尚清和,人民喜悦,浩赠文林郎。十三世祖逮仲公,乳名煌,字逮仲,讳调元,号敬齐。国学生三十一岁领丁卯科乡闱中式七十二名,例授文林郎,乾隆十五年蓝彩琳榜举人。”《出氏族谱》又载:“十一世祖忠节公,乳名赞,字美侯。所云者随山东滕国祥,一说是往乌鲁木齐有功,后从顺治君溺死厦门港。蒙皇恩赐谥忠节,功加左都督并赏祭金伍拾两。圣祖仁皇帝五十二年冬十月功加左都督,赐谥忠节,红牌青底。”

蒙古族出姓隐居于聚居福地洪厝坑,至今已有多年。他们艰苦奋斗,忠厚传家,世德远扬,繁衍拓播,今已传至23代(纳哈出为第一代),多人。主要分播于小坝村的洪厝坑、横溪、小坝、甘蔗园、后头等自然村及周边的樟脚村西坑自然村和前欧村。泉州、厦门、仙游等地也有部分出姓人家落户。台湾、马来西亚也有部分出姓宗亲定居,互有往来。

多年来,蒙古族出姓隐居于东南海滨的小山村。但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根。他们将聚居地洪厝坑前面的烟墩山改称为“燕山”,郡号“燕山”至今不变。一九八五年,惠安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恢复涂岭乡小坝村出姓群众为蒙古族的决定》,正本清源,使出姓恢复了自己的蒙古族成份。

(作者系泉港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团成员)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白癜风该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tc/9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