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再反转,扬言要辞退环卫工的主管被辞退
导读:辽宁环卫工事件,被开除的朱女士可太冤了!
近日,北方多个地区降下了大雪,城市穿上了洁白的冬装,人心却依然复杂。
辽宁盖州,城市街头多出了很多铲雪工人,在大部分人都在睡觉的时候就起来,为这城市里即将忙碌的人们开拓出一条干净的道路。
一名环卫工人和主管吵了起来,主管扬言要将其辞退。此时一名市民上前来为环卫工说话,也那名主管也吵了起来。
纠纷的原因是什么?原来这名环卫工将铁锹借给了一名市民,主管找到他后很恼火,要将其辞退。市民看不过去为环卫工人说话,于是就发生了视频中的那一幕。
环卫工解释称,自己只接了铁锹两分钟。主管表示不管几分钟,明天就不用来了,爱上哪上哪。
这件事情的重点是“两分钟”,按照环卫工和路人的说法,铁锹只借出去了两分钟,主管的意思是别管几分钟,脱岗就辞退。
主管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网友纷纷指责她滥用职权,打工人为难打工人,吃相太难看。
随后盖州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通报了这件事,环卫工没有被开除,反而主管被开除了,原因是其无权开除环卫工人,言语不当,不该和市民发生冲突。
因为借给市民铁锹两分钟,主管就扬言要开除他,最终主管被开除,这样的结局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舒适,这样的新闻极具噱头。
然而我却感到极其不舒服,朱女士在成为众矢之的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失去了申辩的能力,一个人但凡贴上环卫工的标签,就拥有了某种获取大众同情的能力。
不仅仅因为有舆论判案的嫌疑,整件事情或许远没有那么简单。
通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环卫工酒后脱岗。
尝试还原一下事情经过,重点在于“两分钟”,真的只有两分钟吗?这一点谁都说不清楚,只因为环卫工说了一句“只有两分钟”,恐怕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
先来看一下环卫工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肯定他作为环卫工为市民做出的付出;其次他酒后上岗,东北的冬天喝酒暖身子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看喝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重要信息,他的口袋里还随身携带着酒瓶,也就是说他有一边干活一边喝酒的习惯,这已经远超暖胃的范畴。
从这些信息判断,不排除这名环卫工是一个酒蒙子,喝酒误事或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从逻辑上分析,主管对他的态度那么差,也就可以理解了。
新闻标题刻意重点描述了“环卫工借铁锹给路人2分钟被辞退”这个信息,无意中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借铁锹”和“两分钟”这样的关键词当中。
站在主管的角度想一下,作为一名主管,她开除环卫工大概不是因为借铁锹,跟两分钟也没有直接关系,她说出这番争议言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生气。
一开始找不到环卫工人,后来到居民小区里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发泄了一下脾气,然后路人走过来指责主管,这下没有起到任何缓解局面的作用,反而一下子就点燃了主管的怒火,言语变得更加极端。
综上,天时地利人和,主管在所有不凑巧的因素中说了一番不合时宜的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时的她已经失去了所有退路,悲惨的结果就这样注定了。
所以,被开除的朱女士冤不冤呢?太冤了!
这并不代表她的做法是正确的,当众训斥环卫工,当众行使不属于自己权限范畴内的权利,这本身充满了争议。
单位开除主管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捷径,以牺牲一个职员的代价,换取舆论的平息,在他们看来是一个不错的交换,然而却不值得提倡。
当舆论一倒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冷静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1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