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都做什么太有仪式感了

在营口

不同年代的人过年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珍藏着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那些记忆中的主角

是一顿香喷喷的肉馅饺子

是市府广场前的灯谜大会

是雪地中噼里啪啦的小鞭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味那简单又珍贵的“仪式感”!

60后

“小的时候,最盼着过年!”

王先生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六七十年代,“留着过年用”“留着过年吃”是家里经常能听到的话,这也让我和哥哥姐姐更期盼过年。

年春节假期,市干鲜果商店的柜台前顾客川流不息。

张先生

置办年货,凭票兑换。当米面粮油捧回家,将“后屋”装得满满当当,便意味着过年的序曲已经奏响。李女士

外出工作的兄弟姐妹陆续回了家,每个孩子都可以从母亲手里分到数量不多的糖果、花生,几个人围在炉子前暖手、烤土豆,炉子上的水壶氤氲着热气,家人们红彤彤的笑脸和话家常的悠闲,让年变得热热闹闹。

年春节前夕,营口县大石桥公社社员忙着做年豆腐。

夏先生

家在农村,过年吃不到橘子,吃一颗橘子糖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李女士

母亲的缝纫机在过年前变得尤其“忙碌”,崭新的布料经过裁剪、缝制,逐渐“变身”成漂亮的新衣裳。许多个夜晚,我都伴着那吱悠吱悠的上线声进入梦乡。

70后

“虽然不富裕,但过年也热闹!”

冰先生

春节期间,每个村子里都有踩高跷的队伍,敲锣打鼓、热热闹闹。观无常

儿时过年,少不了那一串噼里啪啦的小鞭!跟伙伴们揣着零用钱去商店买小鞭的兴奋如今记忆犹新。为了防止它们受潮,一定要放在炕上烘一烘才行。

夏先生

那时的我总是会早早站在村头,盼着父亲下班带我去买年货、鞭炮。

张先生

过年那几天,家里的餐桌难得油水变多,除夕当天会做好多菜,吃完热,热完接着吃,一直能吃到初五。

80后

“玩!”

崔先生

小的时候流行小霸王,过年期间孩子们最爱凑在一起玩游戏机!

图片来源网络

朱女士

那个年代没有ipad、智能手机,长辈们凑在一起打麻将,我们小的跟着凑热闹。

付女士

过去,亲戚们都住在一条巷子里。初一早上,我们这些孩子早早就起床挨家拜年,满满的红包装着的是新一年的喜气与期盼。

图片来源网络

张女士

灶台边总是会有几个孩子,“蹲守”刚刚出锅的油梭子。

年春节前夕,盖州市大庙沟乡通了电视信号,村民们坐在炕头上守着火盆看电视。

贺女士

年,央视第一次举办了春晚。全家人守在电视机旁,一起品评春晚节目,被小品逗得捧腹大笑。

90后

“期盼相聚!”

王女士

作为独生子女,最期待去姥姥、奶奶家过年,可以跟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去街里的影碟店租电影、去巷子里的烧烤摊上买鸡架、去商场里拍大头贴!

图片来源网络

宋女士

那时电脑还没普及,过年最盼着去哥哥家聚会,他的家里有一台老式电脑,孩子们要排队轮班玩,每人限时10分钟。

张先生

跟哥哥姐姐一起拎着新买的灯笼逛灯会,碰到套圈游戏都会凑在一旁看热闹。

夏女士

一年中,只有在春节才能实现“零食自由”,去超市放肆囤货是年前的必须要做的事儿!

王女士

每年春节都会在广场上拍照,被父母打扮成“福娃”一样。

00后

“寻年味”

李女士

从小在城市长大,总是盼着去农村过年!村里的水井、刚出生的小猫、热乎乎的铁锅菜,每一样都是朴实的年味!

刘女士

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过年时,长辈们总是将刚出锅的第一盆炸货端来给我们吃,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高女士

营口的“大集”就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好多东西都是我没见过的,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年味十足!

陈女士

小伙伴们会相约做个美美的指甲,一起去看春节档的贺岁电影,拿手机发拜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108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