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西红花有望成为上海科创ldquo
本文首发于上海科技报
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的万亩蔬菜保护区内散落着几处特殊的种植场地,这里种植着一种叫做西红花的作物,它们有着大蒜一般的根部,竖直的茎干上长着曼妙的纯蓝色花朵,每朵花中还有三根细细的褐色花蕊吐露出来,它的美艳不亚于任何一种观赏花卉,同时它还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阜康村的村民刘春跃一家原来主要种植芦笋,年起开始种植西红花,在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科研人员的帮助下,短短一年后2亩地收入达到近15万元。年,全家将种植西红花的土地增加到5亩。致富之路在他的面前延伸开来。
日前,在位于向化镇的上海崇明西红花食方文化园举办的“中国西红花产业发展年圆桌会议”上,来自上海市科技党委、上海科技交流中心、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西红花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使其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农业领域的亮点。
53年前来到崇明的特殊花种
西红花,俗名叫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地区。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名贵的香料之一,价格堪比黄金。传到中国后,它的角色主要是名贵中药材。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它的褐红色花蕊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化瘀,还可以医治惊悸。另外,西红花还具有消除人体高原反应的神奇疗效。而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西红花对于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这种名贵药材落户崇明,纯属偶然。崇明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杨兴告诉记者,年,农业部在上海、浙江、山东、四川、湖南、河南等地试种西红花,当时来到上海崇明的是50个来自德国的种球,出乎意料的是西红花居然非常适应崇明的气候,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而其他很多区域因为气候和管理不当等原因,均告失败。今天全国各地的西红花种球的源头都来自当年的那50个种球。
“年,源于中药原材料本地化的战略,各大医药集团又在崇明鼓励农户种植藏红花,今天崇明的藏红花种植面积已超过亩。”杨兴说。
上海崇明西红花食方文化园是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运营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向化镇副镇长黄庆说:“这里原来是向化镇阜康中学的闲置校舍,花卉业是向化镇特色农业,这里出产水仙花。基于西红花的高附加值,向化镇开始扶持西红花的种植业发展。”
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王亨达介绍说:“当年自己在河南南阳出差时,被崇明西红花的高品质所吸引,说起药材的高品质源头,河南南阳市市中医药管理局桂延耀局长首推崇明的西红花。”著名老中医、医院的赵青春、李清记主任医生也指出西红花在心血管疾患、肿瘤疾患临床治疗上的积极意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年前,整个上海崇明的西红花产量就占到了国产西红花产量的80%。
揭开西红花的神秘面纱
西红花的种植非常奇特。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秘书长胡松涛说:“这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作物,种植过程中并不辛苦,不用撒任何农药,也不用特别照顾。冬天翻土后加入营养后,将西红花的种球种在地下,春天再将其挖出后放在室内,在深秋开花后,快速取褐色花蕊后,再将种球种入地下,完成循环,第二年地下的种球数量可以翻倍。而这些花蕊进入人工烘干环节后就可进入市场。”
西红花种植业最大的问题是种球腐烂和采摘期短。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黄显章介绍说,西红花特别害怕洪涝灾害,泡在水里很容易死亡。另外其花期只有2周,需要种植户快速完成采摘,全手工操作,对农户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辨别西红花真伪方式也很简单,花蕊是褐色的,但投入开水后,水就变成金黄色,如果变红就可能是染色的假冒产品,食用方式就是像茶叶一样冲水喝。”上海中医药大学相关科研人员边演示边介绍着。
为了解开西红花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利用分子生药学技术,在世界上首先分离出了西红花花丝中特有的多种化学物质,目前现在已经公认可以测定西红花品质的有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和苦蕃西红花素等。
目前,中国市场的西红花90%都来自伊朗和摩洛哥等地,但是中国产西红花的品质却大大高于进口西红花。根据权威机构检测,上海崇明西红花苷I及西红花苷II含量普遍高于20%,《中国药典》对西红花苷I、II的标准要求是10%,市场上进口西红花很多不达标。黄显章在研究中已揭开了其中的秘密,除了与栽种的土壤和环境有关系外,国外进口的西红花中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含量不高的原因可能与常温存储和见光保存有关系,低温和遮光保存也可以延续西红花的高品质。这也就是他在此次圆桌会议中给种植户们提出的建议。
高科技如何提升西红花产业价值
西红花的经济价值非常高,王亨达表示,目前我国国内西红花的价格是每克元,每克大约有根褐色花蕊。
今天,在崇明,农户种植西红花的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胡松涛算了一笔帐,在优良的种植科技服务的支持下,每亩地大约能种2万个种球,一亩地的西红花花丝产量是1公斤,按照目前收购价,再去除成本,每亩地的收入在7万到8万元,而每年增加的西红花种球还可以出售获得可观收入,按照每个种球1元的出售标准,一亩地还可以有2万元的收入。
为了提升西红花的品质,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各大科研机构已经发展了西红花冷冻干燥技术、西红花大田连种技术等。目前中国中医药研究院杨滨教授还在进行西红花的花瓣和黄蕊的成分研究,希望挖掘出西红花其他有用的成分。
在海峡两岸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秘书长王海生眼中,西红花产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目前保健领域的中药原材料产业发展势头特别迅猛,三七、枸杞、山药、艾草产业都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目前影响中国西红花产业最大问题是品质与定价机制的脱离,市场上西红花的品质参差不齐,目前还缺乏西红花的质量标准体系,很难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模式。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西红花快速检测模式的研发,希望可以打造快速检测西红花苷和番西红花素的专用仪器,而这是未来建立西红花标准体系的第一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说。
政产学研销融合发展的高端农业将蓄势待发
上海市科技党委办公室调研员李皓在此次圆桌会议上强调,提升西红花产业能级符合上海高附加值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健康产业有力的支撑。西红花产业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过程中一个富有成长性的朝阳产业,建议未来通过政产学研销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农业品牌。
上海崇明农联西红花研究发展中心采取“公司与农户”对接的模式,其西红花的收购量已经达到整个崇明岛西红花产量的30%。基于未来广泛的市场前景,企业还开发了西红花面点、西红花饮料、西红花茶饮、西红花食方等产品。
“除了中药药材领域的巨大需求,在保健领域,西红花的前景也很广阔,虽然西红花的价格很贵,但是每天几根花蕊泡茶就可以起到保健作用,算下来老百姓也可以承受。”王亨达说。
在黄庆心中,一个西红花特色科创小镇的蓝图正在慢慢形成,“我们将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大大扩大西红花的种植体量,未来还考虑形成西红花的质量标准体系和价格指导体系,并且在崇明向化镇建设中国首个西红花交易中心,力争成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崇明西红花产业的崛起之路正向更广阔的方向延展!
相关文章
世界级技术平台落户上海,复旦大学正全速推动“类脑智能科学”发展
战胜脑肿瘤,令医院重量级科技成果
避免术后癌症复发有办法!上海科学家利用纳米探针捕捉残留癌细胞
世界科学史上将记录下这一时刻!为中医正名!上海产中药摧毁耐药菌!
科坛春秋(上海十大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hj/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