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士闯进盖州之精致号搁浅辽东湾

郭士立画像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辽东半岛的盖平县海面上悄悄驶来一艘船。与当地渔家升帆摇橹的木船不同,这是一种铁壳机帆趸船,船上的人也很怪异,黄发蓝眼尖鼻梁。这些不速之客的出现,在当地朴实的农人之间引发了骚动,连千里之外的朝廷,一时间也把眼光投向这里。

黄昏时分,盖平城外15里连云岛。西方第一只窜犯东北辽东湾最北端的英籍鸦片走私船“精致号”,周身寒冰累累,在浅滩里艰难挪移。

百年不遇的东北季风,搅动得整个海域逆风骤起,暴雪咆哮,寒冷刺骨。吨的“精致号”被强风裹挟进浅滩,水位迅速下降,船身摇摆倾斜,岌岌可危,几致翻覆。

英国传教士郭士立(-),此时正裹在大衣里瑟瑟发抖,他外表看上去和一个辽东渔民没什么两样,只有那双贪婪的眼睛,泄露出他的普鲁士血统。此时的他,正用一双红肿多毛的手,颤抖着铺开海图,时而焦虑地查看航标,时而又侧身于望远镜后,渴盼地搜寻着前方。

船上的人除了郭士立外都是第一次航行北中国海。郭士立明白,眼下的情形很糟:暴风雪笼罩,不知何时风歇雨停,水位仍在下降,不知何时能够脱离险境。

这片航图上没有明确标识、陌生到令人恐惧的奉天浅海,似乎正化身为死神黑衣下的镰刀,随时准备收割全船人的生命。

29岁的传教士郭士立身份极其特殊。虽不是船长,却身兼翻译、向导、医生和神的代言人,是此次远航北中国海的真正权威与核心。他一生先后七次航行中国沿海,走遍了几乎全中国的海岸线。“精致号”整条船上唯有他是地道的海上中国通,也唯有他熟悉中国社会情况,能与官民打交道。

郭士立出生于德国的普利兹镇,毕业于荷兰鹿特丹神学院,24岁时被基督教新教荷兰方面派到南洋爪哇传教。为了能向当地占人口多数的华人群体布道传教,他敬拜华人为师,先后学习了闽粤方言和中国汉字。医院传教之机,还向医护人员中的教徒学习一些基本的医术。

转年,他取道新加坡赴暹罗,一边向侨居那里的华人传教,一边借机继续学习华文。此件,他还到华人集聚区马六甲,为英国伦敦在那里的教会工作。

道光十一年()初,他从澳门来到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广州,投奔东印度公司马礼逊。此时的他已能胜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华语翻译。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他巧妙利用中国传统的宗乡会组织:以名字中译音“郭”为姓氏,在南洋加入福建同安郭氏宗亲会,借以建立封建的宗族关系。此法极为灵验,他的传教活动不仅得到郭氏一宗的大力相助,其本人也大摇大摆地随郭氏乡亲一起回到中国。此时他的中文水平已经渐臻圆熟,便常常穿着当地人的服装深入各阶层传教布道。许多人甚至误以为他是装扮成洋人的中国人。

据《清实录》记载,从未与之谋面的中国皇帝,起初也错认郭士立为大清子民,斥之为“汉奸”。他出名后,清朝官方对其国别判断出现了困惑:郭士立,又名甲士立,或又称为郭老也。是否系广东人,抑系红毛人,亦不能知其的确。

因郭士立出身经历复杂,相貌国别易于混淆,这样的诧异也算情理之中。接下来的评价却切中要害:

郭士立能流利地说数种语言,鸦片商人大多找他做翻译。郭士立结过三次婚,是早期香港最富活力的居民之一。他死于年,之前一直在殖民地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郭士立并不是虔诚地单纯布道传教。贪婪的他为国外鸦片商走私贩卖鸦片牟利,荼毒中国人民,他还化名“甲利”(又曰甲士利),充当间谍搜集侦查军事情报。他坚信东方的图腾必将被西方的信仰所取代。

因此,从第一次航海开始,他就开始搜集中国沿海港口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并向澳门东印度公司详细报告。

为了绘制出中国各个港口的精确航海图,郭士立等人潜入黄浦江水域,将进入吴淞口的船只数目一一统计,摸清了中国海防重地驻防清军的武器装备情况。郭士立拿着鸦片商的高薪当翻译,揣着《圣经》贩卖鸦片,搭乘鸦片船搞侦察,成为中国近代史和宗教史上的“特殊人物”。

这一次,他北上一直窜犯到盖平沿海地区。这次航海,他却命运乖舛,遭遇暴风雪,满船人一起被逼入生死莫测的浅滩,陷入险境。

从十月初二(11月23日)驶入辽东湾海滨开始,“精致号”已经在严寒浅滩中徘徊了6天。郭士立拿起《圣经》,蜷身靠在货箱边上,低头闭眼,不停地划着十字,祈求上帝赐予福音,祈求全船脱离险境。此时,他猥琐得可怜。

深夜,船上越来越冷。所有水手都冻得动弹不得,一名印度水手耐不住冷酷严寒冻毙舱内。

郭士立和精致号能否脱险?他们的命运如何?又会对营口地区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欲知详情,请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hj/1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