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盖州捕捞海蜇的宝贵记录难以再现
小编感言:四十年前的盖州不叫盖州——叫盖县,四十年前的鲅鱼圈还叫鲅鱼圈——不过是盖县鲅鱼圈公社。已故的盖州退休老干部唐天元年撰写的通讯《一路海蜇、一路歌》,活生生地再现了四十三年前盖州夏季海蜇捕捞的鲜活场面,让人不禁感叹万千!
夏伏季节,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从本县南部归州公社西边子渔业大队起,沿海防旧路北行,至县之北端西海农场红旗渔业队。历时3日,行程45公里。一路边走边看,共访问了县捕捞公司和7个渔业大队,13个渔业小队。虽没有看到渔民们在海上奋力捕蜇的那种气势。而各队存储成堆的水蜇和众多人正忙碌操作的热烈场面,已显露出今年海蜇丰收的景象。
西边子和仙人岛两渔业大队,主要船只皆不在本海作业。仅回队维修的几只船,在汛期里,两队共捕水蜇超万斤。现正在增修矾海蜇的池子。加工人手不足,一增再增,有的队从农户中请人帮工。当日,天黑前,顺路到了林场。林场虽地处海滨,并不兼做渔业,竞意外地捕了许多海蜇。场长说:“今年海蜇那是铺海盖地呀!”“海啦!”你看场部一个小仓库装满了海蜇,院内七、八口大缸也装满了海蜇,场部食堂堆了满地。我插话问:“你们是怎么捞上来的?”场长接着说,我们场部只七、八个人,他们见到漂浮到岸的海蜇,就用土篮、苹果筐往上捞,越捞越起劲,几天功夫,便捞了这么多。不信,现在正是涨潮,我俩到海边转转。当看到仍有海蜇随潮而至,脚下不时会踩着破碎的海蜇。此时此景,令我信服了场长的话。
翌日,在主要产区鲅鱼圈公社整整转了一天,据公社分管渔业的刘助理初算,全社捕获水蜇总量可达0万斤。当前已从海捕转向加工。对海蜇施行头皮分离已近尾声。比较好的队在船上即去头分放。红海渔业大队,来不及增修新池子,到农户家租池子,借大缸,增加了矾制能力。他们已经矾制出成品海蜇皮,其中精制出一部分出口海蜇皮、白花花的摆在那里,甚是耀眼。
在海星渔业大队与党支部书记、市劳动模范刘廷和交谈中,他讲起过去的往事,说我们这个海湾,不仅是黄、鲅、铜、鲻和虫纹豚等五大鱼场,是对虾、毛虾两大虾场,而且也是盛产海蜇的蜇场。前些年总在家门口守海待鱼,吃了不少亏。这次走出去方知天海之大,生产门路之广。过去对海蜇不重视,谁都不捕,就是捕上来也卖不了几个钱。咱们见识迟,不但没有往加工上想,而且在打毛虾的时候,每每遇到架子网上浮有一层海蜇,因它在网内混了一身毛虾,既影响产量,又不好倒网,以致在架子网上开了海蜇门,让其白白流走,太可惜了。
临近望海渔业大队时,隐隐听到阵阵歌声。到了队部才知他们正在召开海捕小结会议,公布各船捕获量。党支部书记裴延清告诉我,全大队6只20马力机船,8只帆船,其中有2只载重不足5吨的小船,全部出海。船员不足,动员大队之后勤,行政人员,凡是能上船的全部上船,船员总数达76名,捕水蜇近万斤。平均单船产量15万斤,最多的船捕获量32万斤,创历史最高记录。
第三天,先到团山公社两个渔业大队,而后,由西海农场红旗渔业队返回县城。在北海渔业大队,拜访了曾任副县长的全国劳动模范,人称大老红宋仁山。他虽过古稀,不减当年,仍在队里帮忙。他说今年海蜇丰收,除年景好,有得天独厚的捕蜇场地之外。机船发挥了很大作用。载重相同的船,机船比帆船产量高出1倍多。我们队60马力和40马力两对船又比20马力机船高出3成。加上社员们心齐劲足,见到海面上涌来的那么多海蜇,那是甩开膀子干,红着眼睛捕。机船速度快,有的船一潮往返两次。每潮每船皆满载而归。怎能丰而不收呢。
在西河口渔业大队第二生产队,看到他们罗列出一罗罗矾制的成品海蜇皮,实可与浙江海蜇皮媲美。队长说:“你不知道,县里组织去南方学习我们小队没去上,虽说大队传达很细,但心里总是不托底,为搞好深加工,我领两人去浙江认真学习了加工细节,并请一位师傅来队指导,才搞成这个模样。前天县外贸来人看了,可定一等”。他接着说:“开始池子小,放进去的海蜇多,蜇在池子里翻不过身,不是凸包,就是薄厚不均。一矾搞不好,二矾、三矾怎么用力也不行”。队长越说越高兴,越发掩饰不住他的那种成就感。
回单位后,屈指可算。今年全县水蜇总产量可达0万斤。当务之急是努力做好矾制工作,加工成海蜇皮才是渔业生产实际产量。竭诚希望各生产单位,再接再励,多出上品,最好能把海蜇皮卖到国外去,为国争光,做这个时代的强者!
深度盖州︱服务盖州
投稿、新闻爆料、企业推广、商业合作、个人MV、
大型活动、现场在线互动直播、精准互动投票等
请添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