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回家的路人民资讯

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外公的名字——‘罗振吉’这三个字,由父辈传给儿女,儿女再传给孙辈,最终铭刻在家族每个人的记忆里。”何志岩是辽宁营口鲅鱼圈区的退役军人,他的外公罗振吉于年参军后便杳无音信,他的外婆从24岁开始等丈夫回家,一直等到82岁。弥留之际,外婆对何志岩说:“你外公肯定早就不在了,今生无缘,只能等下辈子了……”

寻找亲人的路,漫长,孤独,不知终点。73年后的年,一条关于罗振吉的消息让这个家庭瞬间沸腾:烈士找到了!罗振吉唯一在世的儿子、何志岩81岁的舅舅罗福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哭了两天……

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图谱上,英雄永远是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在革命战争年代,激烈的战况和艰苦的条件使得烈士遗体只能就地安葬,因种种原因,难以统计和告知家人。罗振吉只是千千万万个烈士之一,何志岩也只是千千万万个烈士亲属之一。“我们愿做提灯者,照亮烈士回家的路。”截至年清明节,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共发布烈士寻亲信息条,为位烈士铺平“回家”之路。

90多年前,家住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的罗振吉是家中最受宠的孩子。父母辛苦攒下的钱除了贴补家用,全部用来支持罗振吉上学。“我外公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是当地学历最高的人。”当过4年兵、已经54岁的何志岩说。

年,年仅17岁的罗振吉成了家。之后的8年里,他和妻子高氏辛勤劳作,养育了4个乖巧可爱的儿女。

平静的生活一天天过去,心怀报国之志的罗振吉终究还是向家人道出参军的想法。何志岩猜测:“外公应该是慎重考虑了很久才说的,不然,他不可能丢下两位老人和4个孩子就走”。

年,罗振吉参加人民军队。彼时,大儿子6岁,最小的女儿才6个月。

全家人都盼着罗振吉能够早日回家,他却自此音信全无。从那以后,每年的年夜饭饭桌上,都有一个空缺——最欢乐的时刻,却是这个家庭最痛的日子。

世界上最亲的人去了哪里?

发出同样疑问的还有孔照远的家人。在相距罗振吉家40多公里的盖州市老古岭子村,孔照远读完小学后帮着父母务农,后与同村一位姑娘成婚。孔照远为人忠厚老实,对待至亲更是体贴入微。

那一年,一支共产党的军队经过老古岭子村,孔照远看着这支即将前往战场的队伍心潮激荡。可是父母年事已高,弟弟还没成家,女儿才4岁,他实在于心不忍。

没想到全家一致支持!于是,立志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出一份力的孔照远成为第42军第师第团卫生队的一名战士。

胜利的喜讯一个个传来,孔家人没等到亲人归来,只等来孔照远牺牲的噩耗。

“部队来了人,说我父亲在给战友送水路上被敌人射中头部,医院抢救。”孔华说,当时母亲怀着已经8个月的她,带着7岁的医院。

“那时候我父亲已是昏迷状态,我母亲看了他最后一眼,我父亲就去世了。”71岁的孔华哽咽了,“部队领导让身怀六甲的母亲先回家,父亲的尸骨由他们负责安葬。可在之后的战争中,我父亲所在的部队转战南北,不知去向,再也没人知道父亲安葬在了哪里……”

对亲人的思念,让一个个家庭陷入绵绵悲痛之中。

“求助!我母亲临终前有一个心愿——找到她的父亲,请国家帮帮我,了却母亲的心愿……”

年,一封求助信飞到了刚刚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彼时,这个年轻的司只有6名工作人员,大家都没有多少经验。而烈士寻亲,像大海里捞针,是一项非常复杂敏感的系统工程。他们将这封信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每个人不忘初心使命。

写信的人叫谢从安,河南邓州人。她的姥爷魏泽升参军时,她母亲魏庆祥只有8岁。4年后的一天,魏泽升在反三路围攻战役中牺牲,据说被埋葬在四川省通江县一带。

年,魏庆祥踏上赴四川寻找父亲埋葬地的路途。从河南到四川,她走了整整31天。一路上贫病交加,她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之后,她又三次出门寻找。可是直到年去世,魏庆祥仍然没有实现心愿。

谢从安忘不了母亲临终时的嘱托:“合不上眼啊,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你姥爷……”自此,她把完成母亲的心愿视为自己的责任——她一定要找到姥爷,不让他孤独地长眠。

年6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启动“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构建协同高效的合作联动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提高寻亲效率,共同挖掘整理英烈故事,传播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

不到一个月,谢从安便从网络弹窗中发现一条寻找烈士后人的启事,附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电话。谢从安立即拨通电话,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要了她外祖父的名字,承诺三天内给予答复。几小时后她就接到电话,工作人员大声说:“这里有魏泽升的名字,快来吧。”

谢从安激动得难以言表,直接打“全部准备好,我们要一起去烈士陵园祭拜外祖父!”

犹如在黑暗中见到一丝光明,听说“寻找烈士后人”公益活动启动,辽宁营口的孔华再一次点燃了心中的思亲之火。她默默祈祷:一定要找到父亲!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母亲怀着我才8个月,从小到大我都没有体会过父爱。”孔华回忆道,打她记事儿起,母亲就带着她去河边给父亲烧纸,“在纸上写上父亲的名字,然后随纸钱一起烧了……”

年,孔华的母亲去世。去世前母亲说这辈子最难过的就是没找到父亲的安葬地,让她一定要找到,一定要去祭拜……

年7月27日,大连市烈士陵园与“头条寻人”联合发布一则名为《寻辽宁营口籍烈士孔照远亲人,他长眠大连市烈士陵园,静待亲人》的消息。

当孔华从烈士寻人志愿服务团志愿者处得知消息时,“我高兴的啊,眼泪立马就掉了下来……”疫情稍一稳定,孔华就让孩子陪她赶到大连。

“找到了我爸,就找到了‘根’。”那一天,孔华在烈士陵园一坐就是半天,眼泪像长河,无穷无尽。临别之前,她跪在父亲的名录前磕了3个响头,从墓地取了一抔土。“爸,我们带您回家……”

历史的伤口就这样弥合。与此同时,关于罗振吉烈士的下落,也传来好消息。

寻人消息以烈士籍贯地为圆心推送,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推送半径。

“我们盖州市的战友有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10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