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史话义尔岭村名的由来

义尔岭村名的由来

刘安如

盖州市暖泉镇最东部有个“义尔岭村”,由大松树底、小松树底等4个自然屯组成,外村人大多称其为“爷儿岭”、“伊儿岭”。

义尔岭是个历史悠久的村子,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义尔岭东西两麓就有村民居住。当时,义尔岭东麓人称该岭为西山,西麓人称该岭为东山。山上没有路,山两侧人们只能隔山相闻,不能隔山相望,更不能隔山相通了。

当时,盖州城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山东侧的人要到盖州城办事,必须要翻过此山,路程极其艰难。为此,山西侧的人们主动提出从西山坡向东直至山顶修一条山路,山东的人们积极响应,也从东山坡向西直至山顶修一条山路。历尽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整整一年,两条路在山顶对接了。

因为顶上有路可以通行,人们不再叫东山、西山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应该改叫岭。那么,叫什么岭好呢?众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一个家住山东的老者说:“叫义尔岭吧,这是东、西山人们用道义、义气修的岭,尤其是西山的人们,为了咱们能走出大山,义气当先,首先义举,倡导修路,感人至深。就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个义字吧。”众人齐声叫好,从此,这座山就叫义尔岭,山西几个自然屯统称为义尔岭村。

到此,义尔岭故事没有结束。和村子的名称一样,义气的性格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清光绪五年时,山西一侧出了个开明绅士叫张朝礼,见义尔岭年久失修,影响交通,特别是每到三九严寒时,车马过此岭难于蜀道之难。张朝礼心悯而义生,捐献白银两,雇人重修义尔岭,并亲自监工。此种义举,感动了周边众多仁人义士,有慷慨解囊的,有让地出工的。义尔岭又一次在道义、义气作用下获取了新生。

为了歌颂和弘扬这种道义和义气,人们于光绪六年请本县宿儒陈桂生撰文“重修义尔岭碑记”,并勒石树于道左。如今,石碑已不复存在,碑文在盖平县志中有所记载。

20世纪40年代,本地人又按照路的走向,新修一条通到山顶与老路汇合的路。50年代后,盖县人民政府几经修建,将此路建成标准的县级公路,取名盖梁线。因为这个久远的故事,人们也叫它义尔岭路。80年代,政府部门又将盖梁线加宽,并铺上了渣油路面。

多年前那条崎岖的山路,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现代化公路,但是义尔岭的道义和精神将会永存,舍己为人、慷慨义举的德行依旧代代传承下去,永不消失。

4年,盖州市镇村合并,暖泉镇的董屯村与义尔岭合并为一个村。按照常规,合并后的村名一般用规模较大的村名,因此该村应叫董店村,但是,市镇两级政府根据两村人们的意愿,为牢记先人“义尔”的美德,最后将此村定名为“义尔岭董店村”。

从此,这一村名成为了盖州历史上最长,也是最有意义的村名。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xw/17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