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患者福音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法一样治大
胆管癌通常是指源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的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大体解剖学的传统分类习惯将肝实质与胆管分开,如肝实质内源于肝内的小胆管癌属于胆管细胞性肝癌,而胆管癌则指源于肝外胆管和肝门部Ⅰ、Ⅱ级分支的主要肝胆管。多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已属进展期,或伴远处转移,预后差,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可能与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有关。
在胆道恶性肿瘤中肝门部胆管癌所占比例最大(46%~67%),亦是胆管癌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加之肝门部胆管癌位于肝门部特殊复杂的解剖学位置,长期以来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难点。较早期胆管癌适合根治性手术切除,但较晚期的胆管癌介入治疗成为缓解病情的重要选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介入治疗是一种局部微创、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方法,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刘日南介绍,对于胆管癌患者来说,一般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并且癌细胞一般已经侵袭肝内胆管,可能已经不适合手术,且手术方法受到病人年龄、全身状况和肿瘤侵袭范围的诸多限制。因此,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法则给胆管癌,特别是高位胆管癌的治疗带来非常广阔的前景,尤适用于年老体弱、一般情况差和外科术后再发黄疸者。在通过胆道内、外引流术和胆道支架成形术解决淤胆问题后,介入行抗肿瘤治疗成为后续治疗的主体部分,该技术可以直接将药物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同时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得肿瘤因缺乏血供,且可以联合热消融、冷冻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疗等技术,从而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介入治疗能够为病人赢得一个缓冲的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多为单侧和单发,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囊肿巨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可出现囊肿蒂扭转等情况。经皮穿刺抽吸与硬化治疗囊肿创伤小、疗效好,局麻下操作,并发症少,技术成功率为95%-%。
介入治疗适应症表述
(1)单房性囊肿,直径5cm以上,并逐渐增大。(2)囊肿巨大出现蒂扭转。
介入治疗
(1)术前常规准备传染病四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糖、电解质、正位胸片、凝血全套和心电图。(2)术前特殊准备超声或CT明确囊肿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介入操作程序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经臀部或下腹部穿刺囊肿,抽少量液体以观察其性状并送化验检查。抽出大部液体(预计体积的80%-90%)后,注入抽出液体量10%-20%的无水乙醇,保留20-30min后抽出无水乙醇。硬化剂使可分泌囊液的内皮细胞和组织破坏,囊肿萎缩消失。
术后处理
1个月后超声或CT检查,了解囊肿变化。
投稿
商务合作|新闻爆料请添加
如果你身边有精彩的故事,如果你的才华还无处展现,现在就可将你身边精彩的故事、文章、视频...发送到“盖州城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tc/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