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盖州名刹普济寺
盖州名刹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盖州城西南隅,原名道林寺,原占地10余亩,始建于元朝,分上下两院。东上院原址在鼓楼东侧,年久失修,早废。现在的普济寺则是道林寺西下院,清乾隆五年(年)重修。据《钦定盛京通志》载:“道林寺,在城内西南,正殿三楹,配庑六楹,大门三楹。”民国20年(年),修禅、修静、修果、修明等僧众化缘,花7万块大洋买下道林寺西下院,对残破的前后殿及东西廊房进行修缮,改名为“普济寺”。
是时,普济寺占地面积达20亩,前为寺院,后为菜园。正殿三间,殿内塑中为释加牟尼,两侧阿难、迦叶。左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香案两侧分侍韦驮、关羽。后殿三间,为藏经殿,前殿三间为山门,内塑哼、哈二将。山门两侧各开一耳门,并立石狮一对。解放初,普济寺有5名比丘尼居住和修持。文化大革命中,僧众还俗,塑像、法物被毁,殿堂改作它用。年寺院开始全面修缮,年8月竣工。修缮后的普济寺建有山门、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楼等,均按原貌复饰一新。
藏经楼位于后殿,为二层独楼。一楼为念佛堂,堂内塑西方三圣。门楣上方悬挂觉良大师黑地金字楷书“念佛堂”横匾。堂门两侧红漆抱柱陈元高书楹联,上联“佛法无边普渡众生脱苦海”,下联“人生有限勤修净业登乐邦”。二楼五楹为藏经楼,藏三藏十二部佛经法典。四周为红漆通天柱14根。门楣高悬启功书“藏经楼”横匾。
大雄宝殿为寺院主要建筑,建在花岗岩条台基上。殿前门楣上方高悬黑地金字魏书“大雄宝殿”。殿内中塑释迦牟尼佛像,左塑阿弥陀佛像,右塑药师佛像。东西两侧塑十八罗汉像。殿门前台阶两侧斜式花岗岩石栏,右栏里侧墩式柱头各雕小型石狮一对。碑后石台前立1.5米高如来塔一尊。殿门前台阶石栏两侧各栽塔松一棵、白玉兰两棵。
大雄宝殿山墙甬道东侧有寮房三间。西侧有偏殿三间,中为伽蓝殿,殿内塑关公。北为祖师殿,殿内塑达摩祖师。南为护法殿,殿内塑天龙八部。大雄宝殿殿前正中依次立香炉、宝鼎各一尊。院内东侧依次为寮房两间、香房两间。西侧为寮房三间。殿院内遍铺地砖。
前殿为山门殿,中为木制朱红大门两扇,门两侧各开圆形窗一个。山门内塑“哼哈”二将,山门外门楣上方悬沈延毅书黑地金字“普济寺”。山门左右两道角门,门前两石狮。阶前两侧为东西院墙,墙面大字楷书“南无阿弥陀佛”。整座大殿古朴庄严、突显关东流派的精湛艺术风格。
作者:邵希斌(营口市历史学会理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tc/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