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民国初盖州博士兄弟生平往事上

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医院订阅哦!

杨毓桢像

辰州肄业最居先,仗策西游壮志坚。

求学遑知千万里,羁身竟达十三年。

兵机洞悉欧洲战,乡思难禁渤海牵。

侍疾丹齐怜砚友,赵生身后赖周全。

 

这是民国初期盖州一代诗人和教育家王郁云的《偶接杨生来书感怀》诗。王郁云引为自豪和发自内心感到荣幸的是自己门下弟子杨权中、杨毓桢哥俩,出国留学先后考取了博士。

王郁云是两博士的恩师。盖州的王郁云是清光绪举人,当地诗人和教育家,曾经开办私塾多年,清末充任辰州书院山长及师范学堂校长。杨家兄弟学业有成,他特别高兴,其诗情中有发自内心的师生情感流露。

千百年来,在盖州古城一直延续并遵循着“读书明理”的古训,读书的风气很浓。民国初期,辽南盖州有弟兄俩出国留学先后考取博士被传为佳话。弟弟杨毓桢先拿到博士学位,先期回国与父亲共享天伦之乐;哥哥杨权中考取博士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学成后晚于弟弟一年,归国时居然与父亲阴阳两重天。“先归幸领同堂乐,晚到徒深陟岵情”,这就是当时的盖平城内杨权中、杨毓桢哥俩的遗憾。唯一可以告慰父老乡亲们的是他们的优异成绩,双双获得博士为家乡增添了荣誉。

同时,王郁云的另一名弟子“赵生”,即前期回国的留德博士赵厚达,于年春奉省长兼校长王永江的指令,为筹办东北大学理、工科学生的实习工厂,来到德国采购理化仪器及机械物品。因为采买事由而四处奔走,不想积疾复发。赵厚达在留学期间,曾做过开颅手术,这一次在德几个月,“病躯长途亟巅连,数载沉疴根蒂蠹”,医院治疗脑病。病重期间,盖州师范同学杨毓桢、杨权医院护理。“赵生”弥留之际,却赶上杨权中的博士生论文考试,未能在身边陪伴,而杨毓桢却始终在病床前照顾“赵生”。王郁云又于《哭赵生厚达》诗句中说:“惟赖石交良友侍,同学高谊共昭宣”,赞扬他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一个“哭”字,也表达了“师徒如父子”的关爱情缘;另外杨家兄弟寄来的书信中说:“生等将来吉逢运,会凡先生大人有何屑教之事,必思竭尽忠勤以圆满程度,踊跃报之方不负先生师母大人期许之深、抚恤之厚也,时将寒凉,诸维珍重。”并说眷恋之情笔难尽述,仅仅关切而已,“推许我二老当之实觉抱歉,殊令我益深感怀焉。”

苦读二十余年双双获博士归

  

杨家兄弟两人,出生在盖州古城内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杨庆霖,字雨三,经营着一家小店铺。杨庆霖认为读书的成就,就是既能光宗耀祖,又能出仕当官。并且他知道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在儿子童年时,他毅然聘请举人王郁云来自己家作老师,教育他的两个儿子。数年后,兄弟二人在清末的年,同时入本县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国文教师,以及后来的校长就是恩师王郁云。

  两人在盖州师范学堂四年学习毕业,报考了奉天方言学校(沈阳外语)日文班。在第三学期学习时,该校改为了奉天高等学堂。当时“为东三省第一班(批)中学毕业生之时代”,即拨入预科补习中学直至毕业。两兄弟志向是以研究实业为目的,那就是出国留学,学有所成后以报效祖国。于是兄弟俩找到了曾任德国驻沈阳副领事的希古贤学习德文,“后经当道委托携之赴德”,即由当局委托希古贤带领他们去了德国。年,由省政府出公费一同赴德留学,兄弟两人考入了不同城市的工业专门学校,杨毓桢以机器学为主科;杨权中以电工学为主科。连续六学期满,考试毕业,各自获得工程师学位。后来因欧洲发生战争兄弟俩未能回国,等到停战之后,两人已考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经过四学期后,两人各考预科一次,然后各分专门学科照例肄业(至少四学期方准考试毕业)。

此时,弟弟杨毓桢联系盖州师范学堂同学赵厚达,转入他所学习的学校——瑞士炮工科求学,未满两学期而受到前期欧战影响,学校方面不准其继续深造,遂又继续求学于曲里大学,期末领到论文题目《发明机器之自然力用一特别配置之法》。其所作论文完成,经各方面专家审查通过后,杨毓桢考取机器科博士。

年1月杨毓桢归国,与父亲共叙天伦之乐。等到杨权中后来归国时,其父亲已经谢世了。兄弟二人归国后都居住沈阳二经路扬孚里,于年前,哥哥权中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花萼谊联兄弟乐,兰芽荣长子孙行。”他们相互依托的手足情,弹指间他们已成人父。兄弟二人正应了“盖州话”所谓“不扯帮”,就是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分开过。最后兄弟俩出国留学归来时,王郁云在感怀诗中曰:“学位于今说盖平,双双博士共增荣”。

未完待续

徐贵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tc/62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