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辽代千年罗汉首在盖州重见天日
日前,笔者从暖泉镇方屯村得到线索:在永安寺遗址原大雄宝殿平台上出土了一尊石像头部雕像,同时还出土了大量大尺寸砖瓦等古建筑构件。随后,笔者立即乘车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考察。
在现场,笔者看到了这尊石像头部雕像,并对其进行了拍照、测量。此头为青石材质雕刻而成,高约0.18米,宽约0.15米,雕刻线条虽古朴粗犷,但面容栩栩如生。据方屯村老人们介绍,这个石像头部应属于原永安寺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雕像中的一尊。之所以无躯干部分,是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与寺庙一起被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罗汉首与先前出土的两尊罗汉石像躯干部分虽不吻合,但大小比例一致,可以确定为同批产物,且具有非常明显的辽代雕刻艺术风格。结合之前在遗址上先后发现的北宋年间“天禧通宝”、“政和通宝”两枚钱币,大量沟纹砖、厚布纹瓦、兽面瓦以及白瓷、绿釉瓷器残件、酱釉瓷片、大卷沿陶器口沿等辽代特征明显遗物这些佐证,可以初步断定,这次新出土的罗汉首雕像很有可能为辽代文物。
永安寺遗址位于盖州市暖泉镇方屯村三组,遗址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80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永安寺传说始建于唐代,初名头陀寺,后改为慈云寺,清代改为永安寺。原寺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山门、天王殿、韦陀楼、钟鼓亭、大雄宝殿、僧房等建筑分布于三层递高的平台上,山门前原有古槐六株,院内原有古柏二十余株。上世纪六十年代,永安寺地表以上建筑悉数被毁,仅存遗址。现遗存清乾隆五年铁铸大钟(现存于盖州南关钟鼓楼上)、清道光三年重修碑、驮碑赑屃残首、九眼透龙碑首、部分建筑基石、台阶、门坎、底座、石柱、青砖、瓦当、脊兽、陶片、瓷片、以及三株古槐等。
在-年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永安寺遗址被文物部门定性为“清代寺庙遗址”,评为“不可移动文物”。近年来,营盖两市文物专家曾多次组织到永安寺遗址进行考察,发现了大量辽金时代建筑构件、钱币、陶瓷残片等遗物,专家们从这些遗物来断定,该遗址的年代应为辽金时代,早于原定的“清代寺庙遗址”六、七百年,距今应有一千余年历史,在营口地区十分罕见。此次出土的罗汉首雕像及其他建筑构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对研究我市在辽金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市文物部门目前已安排工作人员到寺庙遗址进行考察,下一步将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准确断代,积极推进该寺庙遗址保护工作。
投稿
商务合作|新闻爆料请添加
如果你身边有精彩的故事,如果你的才华还无处展现,现在就可将你身边精彩的故事、文章、视频...发送到“盖州城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mj/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