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这对父子真牛父亲大名鼎鼎,儿子绝

父亲厨艺远近闻名,智胜庄河厨师

“大双子”本名陈明双,盖州后暖泉人,生于年。三十岁以后为生活所迫,只身去了北京,五年后学了一手好厨艺而归。他起初为当地办红白事的人家做菜,后来开办了自己的“棚铺”(即红白事一条龙)。由于他厨艺出众,人缘也好,名声逐渐传开,生意越来越多。

有一次,盖州万福庄一个大户人家办喜事,由于客人太多,大双子一个棚铺干不过来,就又请了庄河的一家比较有名的棚铺。两家在大院子里各自摆开了阵势,暗中较劲。客人们也乐得看看热闹,撺掇两家当场比武打擂。

只见碟碗如穿梭,只听锅勺响叮当。两家上菜的速度,菜的味道都不相上下,客人们吃到快散席也没给两家分出高下。又有好事者提议:两家再分别做一个“清汤”,最后一决雌雄。

这道清汤在正席之外,做几碗够几个人品尝就可以。大多数人还以为做清汤没什么讲究,也就放点油、葱花、盐等佐料,不容易考察出厨师的功力。大双子好像也有点紧张,拿勺子时竟把一块屉布掉进锅里,稍停一下,他就捞了出来。汤做好了,几个客人分别喝了几口两家的清汤,立即惊呆了,庄河这家做的清汤味道很平常,而大双子做的清汤,味道纯美,似乎有鸡汤的味道呢。对方也品尝了大双子的清汤,只得叹服。

从大户人家回来,徒弟问师傅这汤怎么能做出鸡汤的美味呢?大双子笑道:“你看见我做汤时有一块屉布掉锅里了吧?这屉布可不是平常的屉布,是我以前把两只老母鸡熬汤,熬到只剩一碗汤,再把屉布沾透鸡汤,晾干备用的。”

从这以后,大双子的名气更大了,远近城乡都请大双子的棚铺去做饭菜。他的“棚铺”西自盖州城,东至万福、榜式堡,南至熊岳,北至大石桥都很有名。

儿子为西哈努克亲王做熊掌

年5月8日,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辽宁。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等柬埔寨贵宾共三十六人。他们在沈阳只停留两天,10日就去抚顺。8日当天下午,省政府负责接待的部门人员呈上菜谱,请西哈努克亲王点菜。西哈努克亲王点的菜肴里,有一道是扒熊掌。但熊掌都是制成干的,做之前要提前“发”好。

一般的厨师知道水发的方法:先用温水将熊掌泡七天,中间要经常换水,并保持水的温度。泡透后,用碱水涮去污物,裁去油膘,换水用小火焖煮。但西哈努克亲王在沈阳只待两天,水发熊掌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候讲究政治影响,如果不给外宾及时做好,要负政治责任的。

接待部门人员只得给在沈阳的各个单位和饭店的厨师下了紧急通知:有能在一天之内发好熊掌的厨师,赶快报名!

有人来报名了。是在沈阳的盖州厨师,才三十出头,叫陈永怀。

陈永怀自小和父亲陈明双学厨艺,长大后在盖州南面的硅石矿食堂工作。他多才多艺,爱好书法和音乐,会拉弦,于是又被盖州的剧团招去。他虽然也当厨师,但有时也客串些小角色,还能临时顶替拉弦伴奏。后来剧团整体转到了省城,陈永怀也随团来到沈阳。

陈永怀小时候看过父亲发熊掌,正常使用水发,但如果急用,就得采取火发和油发的方法。油发的方法大致是油浸泡,再冷冻等步骤。陈永怀采用了油发的方法,第二天就将干熊掌发好了。接待部门人员如释重负,高兴之余,干脆让陈永怀做这道扒熊掌。陈永怀做的扒熊掌金红油润,汁浓味醇,西哈努克吃得很满意。

来自小县城的年轻厨师在省城一鸣惊人,陈永怀随即被调进省政府食堂。他给肖作福副省长当过厨师,后来做了“炊事教练”。

本文收录于:《盖州文化·饮食篇》

作者:董玉涛(盖州市作协副主席)

材料整理者:陈继桐(陈明双之孙)

长按识别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白点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mj/47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