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旅游推介古韵辰州系列专题之三

盖州旅游网

  盖州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古城,它曾经是河海沿线最重要的商埠之一,也是历史上重要的辽东通商港口和盐铁业集散地,一度是一个商贾云集、士民殷富、人文荟萃的商业重镇。

商埠风流引领南北时尚

  城市本意是城中之市,市早于城。《汉书?地理志》记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平郭,有盐官、铁官”。汉武帝时,由于政府北击匈奴、连年征战,财政出现空虚。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武帝刘彻起用大商人桑弘羊等为理财官,将盐、铁收为官营,全国设铁官44处,盐官32处。辽东郡铁官、盐官设于平郭,管理煮盐业、冶铁业的生产。当时的平郭,能够设立盐官、铁官,足以证明当时的平郭具有一定规模的盐铁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为辽东郡十八县唯一的盐铁重镇,古城盖州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的商业繁荣。

  西汉之后的多年,由于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盖州地区的商贸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汉时的辉煌。明代以前,盖州与中原的贸易就有发生。在盖州城南的新民村曾发现几件金、元时期的瓷器,这些磁州窑的瓷器显然是通过贸易运转来的。明代的时候,处于渤海湾内的山东、天津与辽东的贸易就在进行,明代辽东的粮食、棉花布匹等军需物品,需要依靠山东来供给。

  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辽东湾百里海岸重现生机,盖州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盖平率东北之先,融入海洋贸易。

  大清河入海的河口叫西河口,西河口所在的半岛便是连云岛。连云岛港作为盖州通商的海港曾记录下盖州作为“九省通衢”的盛境。

  《盖平县志》记载:“本邑海口有二:一曰西河口,即清河下流入海处,距城二十余里,在清季道光以前为东三省海运交通唯一之商港,南北贸易咸萃于此。故我城虽系蕞尔偏邑,而名闻八闽,声达三江,无不知有盖州者,皆因货物积散之传播也。……”

  连云岛是辽东通商港口,各地到辽东经商的船只都在这里停泊。嘉庆《大清会典》记载:山海关,本关在大关东西南北四门、马市征税;海口在中后所、锦州、牛庄、盖州、熊岳、南金州征税。盖州属连云岛海口,当时连云岛海口的税收额也确实可观。嘉庆二年该海口税收为两,嘉庆三年也达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中有一份嘉庆年间的“清单”,其中关于连云岛海口有这样的描述:连云岛海口,出入沙、鸟、卫、东船一百四十七只,征税银九千五百六十四两;比较前任监督德新任内计船少十六只,所征税银少二千二百。当时连云岛一个海口的税收就占到“清单”所列税收总额的10%左右。清单中所谓沙、鸟、卫、东船,分别指沙船、鸟船、卫船和东船。沙船即江南海船,鸟船为福建海船,卫船即天津船,东船即山东船。冬季到来的时候,辽东湾海面结冰,南方的商船也来不了了。西河口岸边寒风凛冽,岛上人影都不见一个,人们都在家里开始“猫冬”,寂静的连云岛迎来了一年之中最悠闲的时光。春节过后,辽东湾的春天无声无息地来到了。季风南来的时候,南面的商船、天津、山东的货船都来了。靠岸、卸货、装载,连云岛上又恢复了活力和生机。

  从连云岛溯大清河而上到南关外码头其实只有十几里,但因逆流,加之重载,这一段路还是很艰辛的。有些海船进入不了大清河,需要换乘小船,货物也要分船往来,小船是最为忙碌的,码头也是最为忙碌的。搬货的、点货的、收货的、运货的都在忙碌。“牙行”也在人与货之间穿梭,赚取可能赚取的每一分利,镖行的生意也出奇的好了起来。码头边,人们用木桩砸向河滩的地面,用柞木拦起栅栏,用麻袋装上沙石排列在木桩与柞木拦起的护排之内,堤岸内再填满沙石,铺上苇席、木板,码头就成了。凭着一块跳板,人们就来来往往于岸与船的之间。

  南关外的头道楞子、二道楞子道路的终点,便是娘娘庙。娘娘庙前逾50米直通大清河的码头。在娘娘庙东多米处有一座“三官庙”,“三官庙”前便是清河码头。卸货后装车运输是通行于三道棱子和四道棱子后直达南关。

  南关外的护城河上原有两座石桥,其一,直通头道楞子和二道楞子的道路;另一座石桥,在其东不足百米之处,直通三道楞子和四道楞子。南关外的四道楞子,即是四条道路,共有八面临街的店铺。不足千米的商铺之街,其中大商家的店铺背靠背相通,占有两条楞子的门面。可想而知南关外商业和码头的繁荣景象了。

  从古渡口到南关的瓮城只有里许,进了南关,便是南关的一条商业街,这条街从南关一直向北延伸,穿过钟鼓楼下面的门洞,再到达大堆子的十字路口。

  南关商业街的两旁均为店铺,青砖青瓦,红柱绿门,为商人们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包括吃、穿、用。店门前挂着幌子,店铺敞开着房门,店主和伙计们堆着笑脸迎接每一位“财神”。街上车马水龙,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历史上,南关明清一条街独特的商业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

  商业发展使得商铺建筑范围和体量扩大,功能从单一达到多元。前店后场及楼下为店,楼上为家的功能有了发挥。在南关大街不乏这样的建筑,现今这条街的建筑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几经翻修仍明显地表现出商业浓郁的氛围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印痕。大多为大木小式结构,青砖青瓦建在花岗岩石基础台阶上,有一些建筑还带有江南建筑的风格。几处洋门脸建筑也充斥其中,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见证着昔日的繁华。

  盖州古城林林总总的地名,凝聚着盖州的历史印痕和古城的文化基因。

  鱼市胡同,位于盖州古城中部,鼓楼北及城东门外沿街胡同;旧时,以鱼类交易市场设此故名。古城盖州的海产品集散尤以清代为甚。西海一带有较为丰富的海产资源,是清代的渔业中心。那时候,沿海各渔港每年春夏之交为“渔汛期”,依次分为“黄花鱼汛”、“鲙鱼汛”、“鲅鱼汛”等,人称大“海市”,届时,山东等地渔船云集西海。将捕来的鱼类运往盖州古城“鱼市胡同”销售。

  盖州明清时期盖州的经济发展空前鼎盛,全国各地的客商齐聚于此,座落于束鹿胡同的咸春堂是盖州最早的药店之一。因始创于清咸丰元年的阳春三月,故取名咸春堂。这家老药店的财东是由浙江宁波帮刘、冯、葛、赵四家,以经营阿胶著名,此外经营膏、丹、丸、散中成药和中草药。此后,历经清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诸时代。“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经过浙江宁波帮刘、冯、葛、赵四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数百年延续传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盖州现存少有的百年品牌,史册广载,流传广远。

  咸春堂在盖州家喻户晓,医德高尚,售药真诚,深受人们信服,治病求医者接连不断。其次,“天一堂”开设与清咸丰元年二月,经营资本为元,地址在城内钟鼓楼南。故业内当时故有“北有咸春堂,南有天一堂”之说。

  作为盖州古城文化的一个象征,“银市胡同”是极富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

  清代中叶,作为“财货通衢”的盖州,“名闻八闽,声达三江”,清代时候流通的货币除方孔园钱的铜币外,还有元宝银、银元等,这些东西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古城盖州的“银市胡同”,是扩大资金来源的货币交易场所,广泛吸引当时周边地区的游资。“银市胡同”作为盖州古城一道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风物盖州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特色。

  古盖州的实业一直是“农桑为民生之根抵,林矿为国利之渊源”。柞蚕,曾经是盖州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盖州柞蚕的放养的确开始于清代。盖州养蚕业是随着山东移民而传入的,盖州东部山区柞林茂密,是放蚕的极好地方。清王元綎撰《野蚕录》说:“辽东与登莱隔海相对,登莱之民,渡海营生……以放蚕为最多,每岁秋冬之交,富商携巨资入山收茧”。南船收蚕,用于织绸,也促进了养蚕业的发展。城内“茧市胡同”存在,说明养蚕并出售,在盖州是一件商业上的大事情。

  清代的会馆完全是商人们自己的组织,没有一丝官办的色彩。会馆可以提供落脚休息、贮存货物,在购买、转运、发售货物时会得到会馆的帮助,遇到了特殊困难时也会去请求会馆。会馆的布局均为院落式,正殿供奉神像,镂雕装修富丽堂皇。有客房、库房和交际的地方,还会有用于祭祀和节庆表演的戏台。

  盖州城内至今还有着“三江会馆”、“福建会馆”、“山东会馆”、“山西会馆”等建筑遗存和遗迹,随着岁月的更替,今天的会馆面貌全非。三江会馆建于清代中期,现存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一殿一卷大木大式硬山复式建筑,在正殿的北邻,还有横列五间的客房。清乾隆十七年《重修三江会馆碑记》说:“盖平自开海以来,三江士商乘槎而至者络绎不绝。始于康熙四十二年,同志捐资,购地于县之东南隅,创建三江会馆……”。

  福建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年(年),正是那一年,福建发生灾荒,当地富戶乘机屯积粮食,企图获取暴利。引起泉州、德化等地百姓起义反对富户囤粮。在辽东购买粮食是福建商人建立会馆的初衷。福建会馆位于盖州南关内,现仅存五间配房,为六檩卷棚大木小式硬山建筑。山东会馆建于乾隆三十五年(年),在城内大堆子北面中间地段。山西会馆在盖州古城东关外,也是盖州城的关岳庙,修建的时间要晚些。在山西会馆建关帝庙是最为恰当,因为关老爷是山西人。关云长在关岳庙里以武财神的身份有了神位,所以山西会馆一定是要供奉关帝。每年五月十三,关岳庙演戏,民间俗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要动水,所以多少是要下雨的,很灵验。所以在关岳庙演戏,应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吧。

  四月二十三日为海神娘娘庙会,三江、山东、福建等三个会馆会同时演戏。五月十三和九月二十三为关帝庙(民国初称关岳庙)会,山西会馆也要祭祀和演戏。每年正月十五,各会馆更要演夜戏,据《盖平县志》称:“灯月交辉,歌声嘹亮,几同不夜之城,一时游观者顷塞街巷,其盛事也。”

  历史的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远去,通过古城内历经沧桑的建筑,我们依然感受到昔日浓郁的商业文化。古韵辰州风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盖州古城繁华的商贸必将永远铭刻在古城的记忆中。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你还可以







































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mj/41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