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古城盖州一座商贸繁华之城

古城盖州位于辽东半岛西北,独具地利、区位优越。《县志》说盖州“襟山带海,轮轨交通。”《盛京通志》也说:“西南渤海环绕,东北群山屏列,为留都严邑,洵知天然形势,颇占优胜。”留都,指盛京。严邑,指重要的地域。盖州地貌特征为“六山三水一分田”,属辽南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和东南部为高山和丘陵,西部和北部为平原。

盖州城内原有三江会馆、福建会馆、山东会馆、山西会馆、金州会馆等5处会馆。会馆是大商埠的标志,是外省旅居盖州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它牵动了盖州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会馆的布局均为院落式,正殿供奉神像,镂雕装修富丽堂皇。有客房、库房和交际的地方,还有用于祭祀和节庆表演的戏台。盖州城内至今还有“三江会馆”“福建会馆”“山西会馆”等建筑遗存,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清河入海的河口叫西河口,西河口所在的半岛便是连云岛。康熙二十一年(年)《盖平县志》说:“连云岛,城西十五里,明设关于此,有戍兵。今废。”连云岛港曾记录下盖州“九省通衢”的盛境。东北的沿海贸易始于康熙中叶,乾隆、嘉庆年间得到长足发展。盖州成为通商口岸,完全是由于它在东北沿海贸易中的地位。连云岛在道光年间以前,已经成为东北与关内通航的贸易港口,“轮蹄丛集,舟帆交并”,执东北三省工业之牛耳,“市街整然、店铺林立”。《县志》记载,嘉庆二年(年),连云岛海口税收为两,嘉庆三年(年)也达两,其税收占“清单”所列税收总额的10%左右。当时,营口的港口还没有形成,南方的海船从西河口溯大清河而上,停靠在盖州南关外的船舶码头,促成了盖州城经济的繁荣。

盖州作为一座商贸城市,是各地商家的聚集地,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是南北运输的枢纽。南方的海船溯大清河而上,到达南关外码头,把南方的物质卸下船,经盖州古城中转,运往吉林、黑龙江及沙俄等地进行贸易;再把东北的特产,经盖州装船,运往南方各地。从南关码头到南关瓮城只有里许,进了南关便是一条商业街,熙熙攘攘的人流充斥着整个街道。古城实开两门,商民交易、店市都集中在这一带。街的两旁均为店铺,青砖青瓦,红柱绿门,为商人们提供了他们所需的一切,包括吃、穿、用、住、行。往昔故事,就在这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间回荡。《阿绣》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妙趣横生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里有一段青年男女纯真朦胧、富有诗意的爱情。那故事就发生在古邑盖州,就是从这条商业街上的某一个杂货铺开始的。

繁荣的商贸,使南关、东关就此成为古老的商业街,有栉比的商号、五光十色的店铺门面。据清光绪三十一年(年)史料记载,当年“盖平有上等商号家,中等商号家。”盖州繁荣从清咸丰八年(年)起渐趋逊色,但城内依然市街整然、店铺林立,有大小商品余家,行业多种多样。经我们走访、调查,整理出余户铺行、商铺、商号名称。其中中药行铺70余家、金店5家、木匠铺5家、烧锅4家、酒坊4家、布匹日用百货17家、当铺34家、粮栈4家,以及面铺、杂货铺、货栈、洋服店、纸马铺、铜匠铺、炮铺、糕点铺、白皮铺、豆腐房、酱园子、白铁铺、丝绸店、外商买办洋行、鱼行等。

商业繁荣,交易剧增,必依赖于充盈的金融货币做媒介。外地商人携带的元宝银、银元,与当地的银两成色不同,平码不一,每次钞币交兑之时,都需要具有熟练技术和一定经验的人员来做鉴定、称量、核价等事,大家都感到麻烦和苦恼。盖州当地商家几经酝酿和协商,提出了“抹银”的办法,由此,抹银业务在盖州应运而生。抹银,一种以银为本位的虚码信用货币,是从民间商贾们那里学来的自立信用交易手段。现存的民国十六年(年)《盖平银行公会抹银立案纪念碑》,记述了盖州“抹银”的性质、功用、于民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经官府备案的时间等,是盖州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珍贵资料。

盖州坐拥“名闻八闽,声达三江”商业文明,享有东北“财货通衢”的盛誉。她曾空前鼎盛,未来必再现辉煌。

作者孙丽系盖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营口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mj/219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