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一家人为教育孩子意见不合,闹得鸡犬不

盖州:一家人为教育孩子意见不合,闹得鸡犬不宁转化“代沟”为“代桥”

第二十四讲如何填平家教的代沟

晚饭后,爷爷看电视,爸爸玩手机,奶奶在卧室里发呆,妈妈收拾厨房,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说:“快写作业,到点了!”儿子没有起身,爷爷没说话。妈妈过去拉起儿子,儿子一脸哭相,瞅着爷爷,爷爷说:“孩子喜欢看就再看一会儿。”妈妈说:“不能随孩子便!”奶奶出来了,问:“怎么回事?又为写作业把孩子惹哭了!来来,奶奶给你洗水果吃!”爸爸出来了,说:“吃什么吃,都吃傻了,考试不及格,快回卧室写作业!”爸爸眼睛瞪起来,孩子回到卧室。奶奶说:“有话好好说,孩子才吃完饭……”爷爷说:“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别逼孩子,闹得不愉快!你没读大学,现在不也是挺好的吗?”妈妈走进卧室,跟孩子说:“咱们不要听你爷爷的话,不要像你爸爸一样开出租车这么辛苦,好好学习,决心考上清华北大,来,妈妈陪你写作业!”孩子磨磨蹭蹭,妈妈上去一巴掌,孩子嗷地一声叫起来,爷爷、奶奶、爸爸涌进卧室,看见妈妈怒目而视,孩子流泪写作业,三个人长吁短叹……

这种场景在这样的家庭几乎天天上演,重复同样的内容,为孩子学习纠结,为孩子写作业和考试成绩一家人常常发生不愉快,大呼小叫的,闹得四邻不安。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老人习惯于参与,父母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是一个永恒的家庭话题。中国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三代或四代同堂,经常看到爸爸训斥孩子,爷爷马上出来袒护,妈妈限制孩子,奶奶就立刻满足。父母教育孩子,老人溺爱孩子,造成两代人教育思想和言行上的分歧,在教育孩上子彼此总觉得是在对着干。

一家人围绕孩子写作业问题意见不一,看上面这个家教代沟的案例存在哪些分歧?

分歧一:对作业态度不同。老人忽视作业,父母重视。

分歧二:管教方式不同。老人放纵和娇惯,父母粗暴和严厉。

分歧三:教育内容不同:老人允许看电视,降低对孩子要求,洗水果哄孩子,转移话题,父母严加看管孩子作业,批评和激励并举。

虽然两代人教育孩子上分歧不少,要想填平代沟,就需要求同存异,多看共同点,保留分歧,方能取得家教成功。不管如何分歧,疼爱孩子这点永远是相同的,彼此要看到爱的基础,爱的深度,由此所有的分歧都可以沟通和弥合。

分歧就是步调不一致,在孩子教育上没有出台一个标准,没有发出一个声音,这需要家人坐下来,统一沟通,统一制定家教规则,约法三章,保证孩子学习时间共同监督作业,还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家人全部陪读,阅读书籍。有不同意见当即交流,就事论事,心平气和。有了规则就得遵照执行,谁也不许破坏。

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教育上存在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分歧闹得两代人关系分裂,互相不满互相敌视,对孩子成长极其有害,对亲人关系极具杀伤。为了消除后患,在家教上除了坚持规则,具体处理时还须注意策略。和老人看法不同,不要当面否定,事前事后做好沟通,只讲事实,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可搞人身攻击,以理服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好离开冲突现场。经常和老人谈心,为他们提供育儿资料,通过其它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要知道老人付出无怨无悔,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父母多谅解老人,老人也要体贴,看不惯父母的教育,也要适应,与时俱进。

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是两代人互不相让的产物。老人和父母如果想化“代沟”为“代桥”,都要主动倾诉,自觉倾听,多做自我批评,少去批评别人,老人不卖老,小的不自负,各自守住教育岗位,献力献计,把握分寸,多方沟通,代沟自然就被填平了。(盖州五中老师于显伟)

第二十五讲老人带娃好不好(待续)

盖州人戳原文,更有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hj/5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