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快报纸鸢摇曳越古今盖州风筝
作者:于学忠
纸鸢摇曳越古今
——盖州风筝的文化传承
作者:于学忠
风筝也叫“纸鸢”、“纸鹞”、“鹞子”。扎风筝、画风筝、糊风筝、放风筝被称为风筝“四艺”。风筝在我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民间传统游戏项目。
盖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艺术底蕴丰厚,文化种类多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创作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座富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里,盖州风筝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延伸民间美术的艺术道路,展现着当代社会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魅力。盖州风筝作为一项民间手工技艺,得到各级领导的 盖州风筝
盖州风筝造型逼真、生动,多取材于民俗。如《化蝶》风筝利用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设计制作的。它与众不同的是将传统的硬翅风筝上下对称的特点改为突出蝶的造型要求,即“上宽下窄”,并在上翅边缘各增加一处“超出翅外的衣袖”,使之更贴近蝶形,更能突出化蝶的寓意。在人物处理上采用一男一女并立,各伸左右手,身躯紧靠,体现出坚贞不渝的爱情决心。这幅作品成为“赵氏风筝”工艺的代表作,还被专家们誉为“关东派”、“辽南派”、“盖州派”。
对现在的盖州风筝传人赵秉泉来讲,“风筝”已然不仅仅是“风筝”,而是一种生活。其实,除了赵秉泉之外,整个赵氏家族都把“风筝”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符号。
盖州风筝传人赵秉泉
年,盖州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群众文化活动风筝基地”,也是我省唯一的风筝基地,带动了营口地区周边的风筝活动,形成了营口的特色文化品牌。年至年盖州市政府、总工会、文体局、烟草公司及社会各界先后举办了十届风筝赛会和首届营口地区邀请赛,促进了盖州风筝的传承和发展。年和年,盖州市政府组织赵氏风筝参加第二届和第四届“北京国际风筝赛会”,盖州风筝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精美的造型艺术,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风筝赛会”优胜奖和第一名。年以来,盖州市共举办六届较大的迎春风筝赛会,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及报刊都报道过赛会盛况,中央电视台在文化生活节目中以《忙趁东风放纸鸢》为题,专题介绍了盖州风筝。年,盖州风筝参加了北京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盖州风筝第三代传承人——赵秉泉获奇能绝技表演奖;年在文化部群文司及东三省文化厅组织的东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中,盖州风筝获突出贡献奖;年赵秉泉个人投资创办了盖州赵氏风筝博物馆。
作者简介于学忠,男,汉族,年1月1日生,辽宁盖州市人,本科毕业。曾用笔名:逸轩、文子、文岛、佚名、弘文等。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盖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年开始发表处女作;先后在《当代工人》、《鸭绿江文学》、《辽宁日报》、《中华儿女》、《人民公仆》、《赤子》、《农民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等全国多家文学刊物、杂志﹑网站发表作品。其作品,多次获奖并结集入作。
现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凝聚的力量》、《山高人为峰》两部。个人辞条,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辞典》﹙天马出版社93年10月版﹚、《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九四年卷﹚、《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国家外文局中国世界语出版社99年8月版﹚、《光辉岁月"中华儿女荣誉档案"》﹙国家外文局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年9月版﹚等辞书。
往期精彩回顾
[网友爆料]37°C高温,盖州街头惊现免费冰柜,让我们看到了盖州人的另一面……
盖州曾是《聊斋志异》故事发生地
异地同名两“盖州”
盖州镖局的始末兴衰
微观盖州播天下
来源:中讯快报、盖州快报、盖天下
编辑:李红责编:刘海审核:宏阳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您的点赞,就是我们动力的源泉!于学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hj/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