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陵川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西北与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辖7镇5乡。总人口人(年),总面积平方公里。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

历史沿革

陵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塔水河遗址、西瑶泉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万年前旧时期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遗址位于今陵川夺火乡塔水河畔,年出土了一个六龄童头盖骨化石及大量哺乳类动物化石、石制品、灰烬层、烧骨、破碎骨片等。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域,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夏商两代,均为冀州所领,且属于“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地区属于晋国的封邑。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命诸侯,三分晋地,陵川地区当时隶属于韩。周赧王五十三年(前年),秦将白起伐赵,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即以17城归赵,陵川地区为赵所有。周赧王五十五年(前年),长平大战后,陵川地区归于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西汉初期,汉武帝始置并州,领上党、雁门、河东等郡,陵川地区划归上党郡泫氏县。

东汉大致沿用西汉旧制。

三国时期,陵川地区属曹魏。

西晋政权建立后,泫氏县仍属并州上党郡。晋光熙元年(年),陵川地区为北汉领土。晋永嘉五年(年),刘渊族人刘翟攻陷长安,北汉之平阳以东地区皆归羯人石勒,陵川地区也在其内。

东晋大兴二年(年),石勒建赵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地区属后赵。东晋孝武十一年(年),西燕慕容永称帝,始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陵川地区属建兴郡,称泫氏县。

北魏永安二年(年)罢建兴郡为建州,领高都、安平、长平、泰宁四郡。由原泫氏县分置平高县,二县都隶属建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陵川地区当时划归平高县。北齐末,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把泫氏县并入。

北周灭北齐后,于周建德三年(年)并高都、长平二郡置高平郡,属建州,陵川地区为建州高平郡所辖。

隋开皇三年(年),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隋开皇十六年(年),划高平县东之一始部置陵川县。陵川立县不久,于隋大业三年(年)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陵川属长平郡。隋义宁元年(年),长平郡复改为泽州。

唐武德元年(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四县。其中的盖城县为设置盖州的同时,在陵川境内西南部新置县,其范围大部在陵川,包括高平、丹川两县接近陵川边境的一些地方。盖城县治在今陵川西南21.5公里的盖城村。唐武德六年(年)建州废入盖州。武德九年,并废丹川、盖城两县。原盖城县所领的地区,分别划归陵川和高平二县。

唐贞观元年(年),盖州废入泽州,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所辖,州治由端氏迁回晋城。

唐天保元年(年),泽州改高平郡,陵川县属高平郡所辖。唐乾元元年(年),高平郡复为泽州,陵川县复属泽州。

五代十国时期,陵川沿革时有变更。唐末属泽州、隶昭义节度、河阳节度等。后晋属泽州、昭义军。当时因梁、晋时常争夺泽州,陵川县时属梁,时属晋,时属时间都不长久。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或称高平郡)所领。

金天会五年(年),泽州改南泽州,陵川属南泽州,金天德三年(年),复为泽州,陵川县属之。

金元光二年(年),升泽州为忠昌军节度,陵川属忠昌军节度。

元纪祖中统元年(1年),置泽州司侯司。陵川县隶泽州司侯司,属河东山西道,为腹里。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后,陵川仍隶泽州司侯司,属中书省平阳路。元大德九年(年)改属中书省晋宁路。

明洪武二年(年),改泽州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宁道,陵川县隶属于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年),改泽州府,陵川为山西省泽州府所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县之一,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三年后,撤销泽州府。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民国二十三年(年)裁道,实行省、县二级制,陵川又直接归山西省政府辖领。民国二十六年(年)抗日战争爆发,山西实行专署建制之后,陵川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该专署原为阎锡山所辖政权机构,不久变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政机构。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爆发后,陵川成了国民党晋东南和豫北一带的活动中心。国民党在其所占领的地区,设立了军区设计委员会。民国三十二年(年),日军侵占陵川后,把陵川划归上党道。年,太行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在原陵川和高平两县边境划出一部分,设立陵高县。民国三十四年(年),陵川全境解放,太行解放区日益扩大,行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废陵高县,恢复民国三十二年(年)以前的建置。年12月,属太行第四专区。辖7县1市(除陵川之外其余都在豫北),专区初驻沁阳紫陵镇,后移焦作。民国三十五年(年)10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焦作之后,一度迁至陵川盖城。民国三十七年(年)下半年,撤销边区建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之后,陵川划归太行第三专区。专区所辖各县在原晋东南地区。

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年11月,于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年7月20日,陵川县恢复原建制。

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区划沿革

年,调整陵川县乡镇行政区划,由5镇13乡调整为9镇3乡,乡镇平均人口2.09万人,平均面积.43平方千米:撤销曹庄乡、城关镇,合并设立崇文镇。撤销丈河乡、附城镇,合并设立新的附城镇。撤销侯庄乡、潞城乡,合并设立潞城镇。撤销横水河乡、马圪当乡,合并设立新的马圪当乡。撤销马武寨、古郊乡,合并设立新的古郊乡。撤销冶头乡、六泉乡,合并设立新的六泉乡。撤销杨村乡,设立杨村镇。原礼义镇、平城镇、西河底镇、秦家庄镇、夺火乡镇建制保持不变。

年,陵川县辖7镇5乡,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总户数量级29户,其中农户户,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万。

辖区

年,陵川县辖7个镇:崇文镇、礼义镇、附城镇、西河底镇、平城镇、杨村镇、潞城镇。5个乡:秦家庄乡、夺火乡、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据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陵川县常住人口为人,其中,城镇人口人,乡村人口983人。年陵川县出生人口人,人口出生率为9.58‰;死亡人口7人,死亡率为6.29‰;自然增长率为3.29‰,性别比为.01(以女性人口为)。

民族

陵川县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蒙古族为主。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绝顶,北靠长治市界,东南与河南省辉县、林县、修武毗邻。年,陵川县辖7镇5乡,陵川县总面积平方公里。

地形

陵川县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东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拨.9米,南部最低点甘河破屋海拨米。平均海拔米。陵川县东部为石山区,中部为土石丘陵区,西南部为平川区。

气候

陵川县气候温暖偏寒,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霜期天,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10℃有效积温℃,年平均气温7.9℃左右,冬暖夏凉。

自然资源森林资源

年,陵川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1.07%,木材蓄积量万立方米,不仅有天然林,人工林,乔木,灌木,而且南国热带特有的红豆衫。

矿产资源

陵川县已发现的地下矿产达12种,主要有煤、铁、硫、铝、粘土、大理石、硅石等,石灰岩探明储量36亿吨,白云石14亿吨,铁矿石万吨,铝土矿万吨,电石灰岩万吨,煤炭可开采量1.8亿吨。金、银、铜矿,硅、云母、花岗岩、铝钡土的储量也相当可观。

经济概况综述

年,陵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比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比年增长7.3%,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亿元,比年增长11.5%,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3.8%;第三产业增加值16.9亿元,比年增长5.4%,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82亿元,比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比年增长6.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亿元,比年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76亿元,比年增长8.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比年增长7.2%。

第一产业

年,陵川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公顷,比年减少公顷。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公顷,小麦种植面积公顷。   年,陵川县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万吨,比年减产3.43%;其中,夏粮产量吨,比年减产24.5%;秋粮11.75万吨,比年减产3.3%。年,陵川县全年油料产量吨,比年增产0.8%;药材产量吨,比年增产52.8%;水果产量吨,比年减产46.1%;蔬菜产量30吨,比年增产2.55%。年,陵川县全年肉类总产吨,比年增长36.8%。其中,猪肉产量吨,比年增长39.2%;牛肉产量88吨,比年下降44%;羊肉产量吨,比年增长25.7%。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比年增长4.1%;生猪出栏185头,比年增长13.9%。年年末牛存栏头,比年下降75.2%;牛出栏头,比年下降86.1%。年年末羊存栏只,比年增长18.4%;羊出栏只,比年增长40.5%。年年末禽存栏67.51万只,比年增长4.1%;禽出栏56.76万只,比年增长44%。年全年禽肉产量吨,比年增长39%;兔肉产量95吨,比年增长69.6%;禽蛋总产量吨,比年增长37.8%;蚕茧总产量84吨,比年下降27%。年年末,陵川县全县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07%。年全年木材产量立方米,比年下降45.65%。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公顷,比年下降28%;四旁植树65万株,比年下降35%;育苗面积公顷,与年持平。

  年年末,陵川县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1.48万千瓦,比年增长2%。机械耕地面积公顷,比年增长0.57%;机械播种面积公顷,比年增长3.71%;机械收获面积公顷,比年增长5.11%。全陵川县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万元,比年增长7%。

第二产业

年末,陵川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万元,比年同比下降2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9.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比年增长8.2%,非公有制企业比年增长1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年增长0.58%,重工业比年增长10.2%。

年,陵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万元,比年下降4.36%,其中:煤炭行业.7万元,比年下降36%;农副食品加工业.7万元,比年增长16%;化工行业17.8万元,,比年下降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万元,比年下降1.7%;冶炼行业.9万元,比年增长60%。   年,陵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万元,比年下降79.1%;实现利润-.9万元,比年下降.7%;亏损企业亏损额.7万元,比年增长44.2%。   年,陵川县全县乡镇及民营经济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4%;总产值67.89亿元,增长4.2%;营业收入58.13亿元,增长3.7%。   年,陵川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比年增长29.2%。年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2家,,完成总产值.2万元,比年增长.9%;竣工产值.3万元,比年增长60.9%。

第三产业

年,陵川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9.98亿元,比年增长31.2%。其中:第一产业万元,比年增长11.8%;第二产业万元,比年增长24.3%;第三产业万元,比年增长46.6%。   年,陵川县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年完成投资10.1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7%。

年,陵川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万元,比年增长13.4%。分地域看,城镇.8万元,比年增长13.6%;乡村.5万元,比年增长13.1%。

年,陵川县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年增长24.5%,服装鞋帽、针、纺织类比年增长12%,化妆品类零售额比年增长9.7%,日用品类比年增长22.9%,汽车类比年增长2.9%,石油及制品类比年下降8.7%,文化办公用品类比年下降57.2%,书报杂志类比年增长9.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比年下降16.2%,其它类比年增长22%。

年,陵川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公里,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比年增长6.7%。   年,陵川县全县邮电业务总量.94万元,比年增长22.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万元,比年增长13.73%;电信业务总量.94万元,比年增长23.9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户,年年末达到户,比年增长34.7%;陵川县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户,增加户,比年增长26.1%。   年,陵川县全年旅游企业个数为16个,共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次,比年增长.2%,实现旅游总收入6.25亿元,比年增长46.4%。

年年末,陵川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6万元,比年年初增加万元,比年增长2.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年初增加万元,比年增长12.07%。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年初减少万元,比年下降0.83%。

社会事业教育

年,陵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所,幼儿园和其他42所。陵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人,年高中招生数人,高中毕业生数人;初中招生数人;初中毕业生数人;职业高中招生数人;职业高中毕业生数人;小学招生数人;小学毕业生数人;在园幼儿人。年末全县教职工人数人,公办教师人,社会办学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99.8%。

科技

年,陵川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万元,比年增长9.1%。年完成各类科技项目项(国家和省级各1项,市级21项,县级91项)。

文化

年,陵川县共有文化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总藏书量3.2万册。博物馆1个。

卫生

年,陵川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个,床位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每千人拥有病床2.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1%。村卫生室覆盖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99%。陵川县县的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7%。碘盐覆盖率达到%、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9.4%、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体育

年,陵川县拥有室内体育场馆1个,各级裁判员53人,各级举办运动会14次。

交通运输

年,陵川县干线公路有沁辉公路,境内全长公里。有省道4条公里,县道9条公里,有出省客运班车线5条,出县班车线9条,县内班车线19条。

旅游资源

崇安寺

崇安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中的卧龙岗上,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为陵川大寺之首。历经重修和扩建,崇安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清遗物,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全寺分为两进院,中轴线前为山门“古陵楼”,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二层三重檐,彩色琉璃剪边。两侧为钟楼二楼,钟楼内现存宋崇宁年间所铸一大铁钟,上饰文字和花纹,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两侧为东西插花楼,东插花楼毁于抗战前兵火。二进院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屋顶形制分别为单檐歇山顶和悬山顶,大雄宝殿后有一随唐浮雕石佛龛,为一佛二弟子。

棋子山

棋子山,棋子山古名棋子岭、谋棋岭,位于距山西省陵川县城17公里的六泉乡西南。相传为殷商贵族箕子封地。周武王灭商后,箕子曾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棋子山正在成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纪念地、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

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陵川棋子山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

景区以围棋起源地、箕子纪念地、度假疗养和森林避暑景观为特色,是融围棋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锡崖沟

锡崖沟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东南,与河南辉县接壤,面积10.6平方公里。旧县志里这样讲:“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日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天坑型”的地形环境,使得这里的小气侯温和,水量丰沛,植被茂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如至江南。村中一条大峡谷,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缝,深处可达几十米,震旦纪红砂岩壁东西对应,曲折排列,窄处几米,宽处多米,如一条苍凉的时空隧道,无尽延伸,湮没于河南境内。   然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锡崖沟人历时三十年用手指在绝壁上抠出的一条挂壁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被称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

佛子山区

佛子山区风景区以陵辉公路为主的要旅游线路的风景区,西起陵川县杨寨河,东至晋豫两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该路全长33.3公里,有过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脚下泉水叮咚、吐玑喷玉,弘业门、灵佛洞、卧龙洞、踞虎关、淳江洞、飞瀑长廊等14个遂道,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涵纷纷比奇。在旧时关隘“嘴上隧道”附近,两岩峰崇岭峻,悬崖壁立,漳谷深险,坡度急陡,河水从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漾如飞烟,形成了著名的古称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这里修建的东双脑水电站,工程险巧构成一大奇观。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随路而下,绕山转壁,波澜不惊,被人们称为“小漓江”。

王莽岭

王莽岭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境内,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四个景系,由晋城市兰花集团3年开始经营开发。总面积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余米,最低处跌入河南省辉县市境内仅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风光秀丽,景色诱人。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素有“清凉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誉。毛泽东生前秘书、当代诗坛领袖李锐畅游景区后称赞道:“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

王莽岭风景旅游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精品红色旅游示范点。

著名人物

卫恒

卫恒(-)原名魏来玉,陵川县沙泊池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王长居,靠打短工维持全家生计。幼时,因难以糊口,卫恒被送给附城村的一个魏姓亲戚,当了养子,并改姓魏,魏家生活较为富裕,卫恒8岁到本村初级小学读书。养父染上赌博、抽鸦片等恶习后,家境日渐败落。后在生父及胞兄的支持下,得以读完陵川县第一高小附设的二年制简易师范。毕业第二年,卫恒到本县马庄、双泉村任小学教师。

卫恒曾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省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任山西省政协主席。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年1月30日被迫害致死。中共山西省委两次做出决议,为其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郝经

郝经(——1):字伯常,陵川(今山西晋城)人。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之师。元世祖忽必烈为皇弟时,在藩府中召见郝经,对他所陈述的治国方略极其赏识,即位后,授予翰林侍读学士之职,并派遣他为国信使,与南宋谈判。入宋后遭拘禁达十数年,始终不屈身辱命,宋崩溃之际始归朝,不久卒。有《陵川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治疗头部白癜风的有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hj/1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