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九龙园与九龙宴
营口九龙园与九龙宴
作者程晓颖
年,营口辽河商场开办了一座高级餐厅——九龙园餐厅。它以经营龙菜为特色,创造了营口饮食文化的一段辉煌。九龙园餐厅独创的“九龙宴”,成为远近闻名的营口名菜,在营口餐饮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营口饮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西文化、南北食俗在这里相互碰撞,在相互包容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营口饮食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饮食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营所有制饭店改进经营管理,集体所有制饭店增加,个体所有制饭店蓬勃发展,增加了饭菜品种,提升了服务质量。年,辽河商场顺应发展潮流,在一楼西厅开辟了高级餐厅九龙园。
为何以此命名?营口位于辽河入海处,素有“九河下梢”之说,“有海就有龙,有河就有蛟”,于是取名为九龙园,意为九龙相聚之乐园。
九龙园餐厅主任由辽河商场副经理马骏驰兼任。马骏驰年生于营口,年初中毕业后投师厨门,在学艺过程中,勤学苦练,几年后便独立执厨。马骏驰厨艺精湛,擅长烹制海鲜佳肴,他烹制的“燕翅席”、“海参席”等均具特色,是当时的营口名厨。年,马骏驰被辽宁省商业厅评为一级厨师,年被省政府评为特三级厨师。在担任辽河商场副经理和九龙园餐厅主任期间,马骏驰带领职工积极经营,使餐厅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称号,个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
年,辽宁省商业厅发出指示,要总结和交流烹饪技术,促进烹饪事业发展,营口市商业局、市饮食服务公司、辽河商场非常重视,决定研制一道营口特色菜肴,定名为九龙宴。年8月末,马骏驰与营口市饮食服务公司副经理梁宝科、科长杨一兵共同组成九龙宴研制小组。
要研制九龙宴,首先要弄清“龙”的起源,为寻觅“龙”的资料,他们走访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故宫博物馆、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等单位,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又从典籍中查证,从而了解了“龙”的概念,掌握了龙的形象依据,为确定菜名、选料加工、设计定型、色彩搭配奠定了基础,经过多次烹调试制,历经一年多时间,终获成功。
九龙宴以“龙生九子,各有所好”的神话为题材,选用海珍河鲜为原料,配以菜蔬鲜果,运用多种烹调技法,把传统文化寓于美味佳肴之中。九龙宴共有十菜一汤,分别为:蟠龙好乐、赤龙夺珠、飞龙吐焰、青龙争鸣、黄龙太报、行龙负重、苍龙穿云、白龙咏诗、游龙戏月、九龙献果,汤菜为九龙汇海。
年,辽菜研究会组织省内部分名厨云集营口,对“九龙宴”进行研究与鉴定。他们对九龙宴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套宴席不仅突出了龙的“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等特征,而且突出了辽宁地方烹饪原料,并采用辽菜擅长的烹调技法,颇具地方风味特色,并有广泛的适应性,是辽宁菜系中的一道创新名宴。
年,九龙宴被作为营口饮食特色载入《营口导游》一书。书中提到:九龙园餐厅经营的“九龙宴”为营口地区独创的大型宴席,每道菜均以龙命名,象征着辽河是多条支流汇集入海之意。同年,《中国食品》杂志第8期发表了戴延春的《神龙游极表,馔香透玉盘——营口创新菜“九龙宴”小记》一文。
九龙园餐厅总面积只有平方米,从业人员18名,设有“宴春”、“聚香”、“醉仙”、“同乐”、“吉祥”五个高级餐间,并有舒适整洁的休息场所。不仅可以包办酒席、宴会,又能定时预约,单点独做;不仅经营“九龙宴”全席,还经营“龙菜”。
年9月18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祖国新貌”摄制组专程来到营口,在九龙园餐厅拍摄了纪录片《九龙宴》。片中主要介绍了创造“九龙宴”的全过程,该片制作完成后在国内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放映,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年8月,杨一兵、马骏驰、梁宝科编著的《九龙宴菜》由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辽宁省辽宁菜系研究会会长张旭辉作序,并对九龙宴给予高度评价,书中收录了九龙宴的菜谱、做法与特色,还收录了64种“龙菜单”。
九龙宴由此声名鹊起,成为闻名遐迩的营口名菜,与《盖州三套碗》《关东全羊席》《大连海错席》《长白山珍宴》《沈阳八仙宴》《锦州八景宴》《本溪太河宴》《铁岭银州宴》《洋河八八席》《天池鞭掌席》《抚松山蔬宴》《燕翅鸭全席》《龙江三宝宴》《松花湖鱼宴》《野意火锅宴》共同被列入辽菜系的筵席类。
当时,到营口访问的国内外宾客,都要到九龙园餐厅,亲自品尝九龙宴。一位日本客人吃过九龙宴后,在留言簿上写道:“这里是樱花盛开的季节!”一位瑞典客人也对九龙宴赞不绝口,他说:“中国菜味美可口,名不虚传。”
九龙宴曾是营口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遗憾的是,在营菜成为营口特色名片的今天,创造了辉煌历史的九龙宴却淡出了历史舞台,甚至被人遗忘。整理饮食历史,抢救饮食文化,恢复曾经的饮食品牌,打造今天的特色营菜,已经成为一项当务之急。
附 录:
九龙宴菜单
蟠龙好乐根据龙之长子“囚牛”喜好音乐的特性烹制而成,是一款冷拼菜,以鸡蛋糕为主料,做成龙头造型,辅以8种乐器形象围碟。
赤龙吞珠根据龙之次子“睚眺”好杀之特性烹制,以海参、鸡肉、鱼肉为原料,用“烧”的方法成菜。
飞龙吐焰根据龙之三子“嘲风”好险特性烹制,以虾肉、鱼肉、猪肉等为原料,用“炸”法成菜。将汾酒注入龙嘴,用火点燃,喷出火焰时上桌。
青龙争鸣根据龙之四子“蒲牢”好鸣之特性烹制,以虾仁、锅巴等为原料,经炸制后,再浇汁于锅巴上,吱吱发响。
黄龙太极根据龙之五子“狻猊”好坐之特性烹制。以“溜虾仁”和“番茄虾仁”两种烹调技法成菜,如金龙横卧于太极图上,寓意瑞满乾坤。
行龙负重根据六之六子“赑屃”好负重的特性烹制。以圆鱼、鸡肉为原料,经清蒸成菜。龙首圆身,负重而行。
苍龙穿云根据龙之七子“狴犴”好讼特性烹制。以虾肉为主料,烹制成姜汁虾片,状似黄龙穿云。
白龙咏诗根据龙之八子“负屃”好文特性烹制。以大虾为主料,红润油亮大虾盘之四周,中间衬以菠菜,用蛋糕制成白龙,蟠踞其上。
游龙戏水根据龙之九子“鸱吻”好望的特性烹制。以鲜贝为主料,用烩法制成。形似游龙,昂首望月。
九龙献果用各种水果精制而成,富含维生素且有爽口解腻的功效。意为九位龙子捧出果品,祝愿贵宾健康如意,益寿延年。
九龙汇海以鲍鱼、海参、鲜贝、鱼脯、蟹肉等九种海珍为原料汆制而成,此汤群鲜同烹,殊味夺人。意为九位龙子告别贵宾,汇集归海。
(作者单位:营口市史志办公室)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年第2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