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旅游推介古韵辰州之二建筑有魂彰
盖州旅游网
一座古城,踱过岁月流光,记录的不止是城市肌理,更维系着文化血脉。
一座古城就像一位老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一城人文经典,千年魅力盖州,盖州古城是一座很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的历史名城。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地点滴积累起来,盖州古城文风斐然,许多古民居建筑都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建于明清时期甚至更早。
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历史的更迭中,成为忠实的记录者。
寻古探奇上帝庙
上帝庙本名玄贞观,后来因为要避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的名讳,全国大多的“玄”都改成“元”,于是便又有了“元贞观”之称。因玄贞观供奉北方“玄武大帝”,即“玄天上帝”,故俗称“上帝庙”。
据《盛京通志》载:“元真观,在城西门内,今名上帝庙,正殿五楹,配庑五楹,山门三楹”,上帝庙大殿为大木架结构,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显四间的庑殿式大式建筑。大殿的木构架举折不高,两侧有侧脚和升起,斗拱高大,各间朵数不等。斗拱有交叉十字形斜拱、翼形拱等,个别拱有偷心造。屋顶青瓦,筒瓦作中,屋面正面正中饰以一小块菱形图案的黄琉璃瓦件,给屋面带来了一丝亮点,一丝庄严。正脊不长,推山较大。青砖砌造的砖墙外抹灰,饰以砖红,彰显华贵。大殿创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年,距今也有多年历史。上帝庙是明初建筑,但带有很浓郁的金、元时期建筑风格,保留着宋式建筑的某些特点,。
上帝庙大殿内原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在全国为他立庙祭祀很多,原辽东各地就有二十余处,盖州上帝庙是较早的。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院内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铁钟和大香炉。庙额上题写的“真武佛”三字,是乾隆年间的题字。每年六月初六为祭祀日,香烟飘渺,钟声吼鸣,市人争趋,热闹非凡。
钟鼓楼的“前世今生”
寻访盖州老建筑,居于市中心偏南的钟鼓楼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建于明洪武九年,钟鼓楼距南城门约米,距东西城墙各约米。钟鼓楼上,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宝殿,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这组古建筑皆座北向南,偏西23度。这组古建用材及木架特点,均有明代风格,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展筑南城时所建。
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连的西北角,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此石狮比例准确,刀法流畅,堪称石雕艺术品中的佳作。观音阁,亭式建筑,弧式顶,无正脊,两侧弧形脊施有腰兽,脊端各施套兽一组。前檐正中枋上悬阴刻“观音阁”匾一块,蓝地金字,题款为“大明洪武九年”。现前檐柱楹联,东侧为“山环平郭”,西侧为“海抱连云”,为沈延毅所题。大慈宝殿居观音阁后,宽5米,进深一间,长6.5米,高约5米,硬山式青砖墙,木架结构,青瓦顶。前檐下小额枋正中有“大慈宝殿”匾一块,阴面门额上有“雷部潮音”匾一块。匾为木质蓝地阴刻金字,款题“大明洪武九年”。前檐与观音阁后檐相距极近,以水流相连。殿阁相依,互为照映,尤显古建筑庄严浑厚。高台上有花岗岩质石碑,字迹清晰,为“乾隆十九年重修盖平鼓楼记”碑。钟鼓楼属于城楼式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高超的建筑技艺,又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色。
据悉,自明清以来,以现于高层建筑之上的报时靠击鼓而代之。其中,继承传统的仍单独建造报时建筑,用皮鼓,故名曰“钟鼓楼”。通报火警,人们根据“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的钟鼓声,就可以判定发生火灾的城门方位。
钟鼓楼是盖州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所在的明清一条街也是盖州老街巷的代表。如今,老城区明清一条街已成为生气勃勃的商业一条街。融汇了大小商铺、老字号等的悠久老街,将继续谱写它崭新的未来。钟鼓楼也伴随着它们延续着古街的历史,见证着盖州的新发展。
财神庙外话古今
盖州财神庙位于古城东关外。据碑文记载:“清乾隆六年清(年),在原有的三间五圣祠西旁始建财神庙正殿三间。正殿前有甬道、山门和围墙。清道光二十七年(年)重修,在正殿前增加卷棚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重塑神像,正殿东原有的三间五圣祠保留未动。清咸丰九年(年),又二次进行重修山门,高建台阶,重修东西两配殿,添旗杆等”。
盖州财神庙是历史上东北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专祀财神的道教庙宇。
财神更是中国民众普遍信仰的对象之一。逢年过节,人们对财神的崇拜一次又一次地达到高潮,许多家户、民众以不同的方式请财神、接财神、供财神等,作为一种寄托和理想,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民间风俗,造就了丰富的财神文化。明清以来,盖州名人辈出、城内店铺林立商业繁华,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盖州一直是战略要地、河运兴旺四通八达。
每年旧历正月初二日及九月十五至十七日,皆有庙会,尤以正月初二为盛。人们都要争烧头股香,据说,这样可以吉星高照,当年发财。因此,“天未明,即有候城者,终一日以千万人计。”进香的多系商贾、辰州书院子弟,还有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前来朝神、进香。
多少年来,因财神庙十分灵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圣之第。 财神庙进正殿内供奉香樟木神像11尊,文财神比干正襟危坐,左右为赵公明、关公,两旁分立招财、招宝、纳珍、利市等仙官及关平与周仓。东配殿供奉太乙救苦天尊、药王、慈航道人、文曲星和碧霞元君;西配殿供奉吕祖和福、禄、寿、喜四星,均为道教神祇。财神庙按清式营造独特建筑,其中纤细的木雕,是南方建筑在北方的再现与结合,融汇了南北方古庙宇建筑风格。
财神庙不仅仅是古遗址,其实更是一种文化!这文化也必将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升盖州历史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盖州地处多民族杂居区,在明、清以来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城盖州留下了古街巷、传统四合院民居等不同类型的地方民族文化及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
盖州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辽东重镇,辽、金时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后,南北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众商巨资注入,盖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城市化建设大规模的发展。南关明清一条街是明清时期进入盖州城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街,存有30多处老建筑,包括商号、粮庄、盐庄、茶庄、布匹绸缎庄、皮行、药行等。
南关明清一条街建筑大多为大木架砖石结构。建筑构造基本为:墙壁青砖对缝砌筑,屋顶平脊,两端微翘施鸱吻,屋面前后披坡覆青瓦,檐头施瓦当、滴水。屋内为三架、两架柁梁,圆或方型椽,柁柱、檐柱皆为对等架构。屋脸门窗分明,门多为两扇直开或四扇对开。窗槛下施条石或青砖,槛上施窗棂,门窗形制均为三交六等或双交四等菱花式,也有直格或条格式。
房屋布局为前店后仓、前店后宅设置。铺面一般为七间、五间,少数为三间。结构多大开间,进深宽阔,前后门或多门。二层阁楼一般为上下店或下店上库、下库上舍。明清一条街总体建筑风格保持了辽东特色,有的建筑虽经多次修缮或重建,仍保留了传统面貌。
盖州古城除了上帝庙、钟鼓楼、财神庙、明清一条街这些古建驻外,散落在古城里的四合院民居也是一大特色。 盖州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在历史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结构严谨、装饰古朴。这些老院子都很有保护价值,也同样会吸引考古专家和艺术家们的 明、清时期,盖州古城的大宅富户盛行砖雕、木雕,以此互相攀比,标新立异,争奇斗艳,形成一种风气,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极为精彩的艺术佳作,也是古城民居的一大特色。
其中,臧家老宅建于清朝末年,是臧荣涛家族祖宅,此人现居香港。解放后臧荣涛先生怀着爱国爱家爱乡之情感,委托其子臧文昌先生把这所四合院无偿捐献给盖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改建成沈延毅纪念馆。
沈延毅纪念馆馆址属民俗四合院建筑,极具有辽南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做工精细,是盖州地区目前保留最为完整的民居建筑之一。
位于南关普济寺前胡同里的盖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址,更是具有辽南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典范。
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构成了古盖州民居文化的传承。“四合院”是盖州古城特有的传统建筑形态,是构成历史盖州的“细胞”,青灰色的四合院烘托红墙黄瓦的明清建筑群,成了盖州的标志。每一座老宅,每一个庭院都承载着大量有形和无形的历史信息,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
时光如白驹过隙。昔日商号云集的辽东古城盖州,仿佛绝代明珠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万种,令人难以抵挡。
近年来,盖州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大清炮队》、《杨运传奇》、《滚滚红尘》等电影陆续在盖州取景拍摄,而盖州古城的明清一条街遗迹众多自然就成为最主要的取景场所。
这就是盖州,千年一梦的盖州,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今时的“鼓楼月色”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旧梦,只为聆听那一轮明月缓缓讲述盖州古城的前世今生。醉在古城月色里,这里记录过盖州古城的纯净安详,也镌刻着芸芸众生的印象对白;世易时移,这里变换的是捉摸不定的人生过往,凝结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gr/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