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价格
前言
关于医学,谈钱,就俗了,但是不谈钱,就假了。
中医药在华夏大地迤逦千年,到这个时代,其生存模式已然不同以前。中医药有了新的市场,也有了新的养活从业者的模式和逻辑。
你知道书里写的真正能清凉补气的林下参多少钱一颗合适吗?你知道天然牛黄(蛋黄)多少钱一克吗?你知道国产纯度最高的天然麝香多少钱一克吗?看一次真的中医,诊金多少合适?
缘起
笔者出生在药都旁,少年学医,数年间走过山川大地,看过中国每一个省的病人。向自己种药的前辈学习过,也在神农架采过药,跟老师走过在药材市场的关系,见到过阴阳价格,经历过“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的市场操作,访过学校周边的各药店和代理,也经手过很多珍贵药材,粗略了解过北京市不同医疗单位的药价抽成和运营模式,当然,也见过太多在中医上乱花钱的金主,其中有人花费数万元买了一堆破烂,喝了一堆破药,啥也没治好,也有人几十块钱买了一帖药,治愈了皮肤癌,这些都是极端例子,更多的人是在中医药混乱的市场中被混沌着。
而这篇文章的最直接的缘起,还来源于中医界之外。
最近在玩摩托,因为玩摩托一般都是排量递增(换车频繁)的特点,二手市场十分活跃,而在二手车贩卖和维修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市场极度混乱,国内的摩托车市场正处于非常缺乏规范而混乱的初始成型时期,这一点和中医界非常像。首先,所有车贩子手里的车在对外广告宣传的时候一定是不标价格的,所有的价格需要双方谈判聊出来,美其名曰“一车一况一价”,本质是利用双方对此车了解程度的信息不对等牟取相当利润。闲聊时摸过底,卖给我车的二手车车贩子,一个月收入10w,在每天十点前不上班的情况下。用朋友的话说,他们是更懂得利用人与人之间交往(聊价)的逻辑,利用着各种可以利用的心理。这像极了人参、鹿茸、虫草、犀角、牛黄、麝香的交易。在真正的买人参的地方,好的人参都是不标价的,俩人进屋单聊。能聊到多少价,看你的眼力和外面人傻钱多的买家的数量。有时一颗行家收的参可以卖你1万。至于犀角、牛黄,则更是价格天差地别。以安宫牛黄丸举例,真正的原方安宫,不是现在外面随便可以买到的水牛角的那种,我可以收一颗,也可以手工做一颗,在某拍卖会上,卖到了18万一颗,还瞬间抢空。最高纯度的国产天然麝香(国产好于进口)我可以拿一克,医院卖1(还不是顶配版)。一等的藏红花我十块钱可以收一克,有的店80一克还供不应求。但是十块有人嫌贵,80有人嫌便宜。凭的是信息不对称。凭的是市场还在幼弱期,毫无规范可言。
其次,摩托车的维修与配件费用奇高。我的车一颗十号螺母要10块钱,装一次行车记录仪要,装一次射灯十几分钟要,拆一个支架5分钟要,而这还不是大店的价格,是北京市的均价。一辆报废车拆了卖零件,如果都能卖出去,至少可以买3-5辆崭新的车。想起我以前给黑龙江一位肺结核患者治肺结核的故事,当时她住了6个月院,丝毫不见好,反复低热,求助于中医远程相助,患者家境良好,我在药方里开了0.3g羚羊角粉,这个药当时在北京大概19元一瓶(0.3g),然而当时病人家属跑遍了哈尔滨的药店和批发药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只有一家私人药店有,老板要1万1g。最后告知病人家属北京药价后,病人家属托关系从北京快递过去的,七剂后,热退身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要短儿,因为卖方掣住了买方的肘。同样,同X堂一块招牌,一句似是而非的“质量好”,就能把80一根收的人参1千一根卖给你。
认识
决定价格的永远不是价值,而是在当下交易环境中具体的供需关系。而真正的价值,只是决定这个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市场越不成熟越不规范的地方,这个方面占比越小。
中药市场成这个样子,有以下几个原因:1、没有标准——德不配位者的余殃。中医一直被扶持,扶持的着力点在哪里?在院校某些名人身上。有的连一遍《黄帝内经》都没读完就出来指点江山了,怀没怀孕的脉都摸不出来就成大V开始带节奏了。为什么能这样,还是以发文章和走关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造就的。结果造成了主流中医是假中医,本来应该起到为众生谋福利、定度量的院校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中医院校GT西医模式弄出来的中药标准根本不符合真正中医师选药的标准和市场可行的方案,民间力量又天然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偏颇无力。民众没有可以相信的人。患者怎么买药?官方说的和真正好用的是两个标准,买药难道要自学中医才能买药吗?不会,很多人会直接畏而远之。可笑的是,很多医生都不懂怎么选药。大家大多都是看着抓,看着买,买贵的。2、畸形的宣传。“惊蛰和冬至吃一颗安宫牛黄丸。”为什么,为了赚钱。有用吗,有,让人生病,好多卖点药。为什么不辟谣?因为有钱赚,因为中医界“理论”乌烟瘴气,说不清。西医也差不多,就像无论什么样的多么轻的骨折,医院都让你做手术一样,为什么不复位固定敷药康复,手术的功能预后真的好吗?因为手术有钱赚啊。多少人做手术做残了?不管,还能赚你康复理疗的钱。吭哧吭哧几年学复位技术上班还要挤地铁,手术几台换辆大奔,谁不去做手术?现在部分人们的医疗观念渐渐好一些了,知道凭结果论价格了,很多真正好的技术才又开始发展。而还有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在疯狂的抵制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发生,各种资本绞杀的故事也非常多,蛋糕就这么多,说到底,在群体层面,人们总是先谈利润再谈道德。市场关系也决定着学科走向。你们见过任何一种神经相关的疼痛被甲钴胺缓解的吗?“营养神经的药”为什么这种疗效还能大卖?因为有钱赚。
再说说中医看病的诊金。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因为市场已经形成,所以对外的价格是规范一定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并不是这样,住过院的应该都有体会,同样一种情况的一种病,花的钱天差地别,取决于主治医师的医术和道德和他缺不缺钱,合法收取你的各种检查费用,明确的青年人的腰部带状疱疹一样可以给你入院抽18管血,一样可以给你拍全身的CT、核磁查查是不是脑梗、肺癌。治疗上也可以给你开很多没有听过的药。这个信息落差不是几本书能追回来的,以这个病为例,能在十天医院寥寥无几。但是这个技术并不是很难,只是不赚钱。手术的话,看请谁了,这个价格都是私聊的,俗称飞刀,医院的一位名主刀十分风流,以至于三次净身出户,三次女方都得到了别墅。你算算他一个月挣多少钱?医院门口挂号贩子合作的1千2千一个专家号的那大有人在了。
我上大学以来,一直觉得中医的挂号费很神奇。为什么呢?我原来在家的时候,有位骨科先生,地方名医,他给我动一次手5块钱,有时候还不要钱,我练武出身,与人交手难免受伤,四肢所有关节都伤过,但无论什么伤,他基本都是应手而愈,很少有需要治两次的。到了北京之后,进了最厉害的XX中医药大学和XX医院。练武再受了伤,到了X医院看病,挂号费50-都有,大部分医生都是看完让拍个片子、ct、核磁查查,再在哪疼扎个针,揉两把,开个药之后还没好,还让过几天再来看看,道理说得吧,中西医串讲起来一套一套的,但都不能深究。有时候我都想跟大夫说你这样这样……就好了,扯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嘛?但是出于对同行有的还是教课老师的尊重没有说出口。那些时候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两只手,给自己正骨发力理筋。回过头来看,很多医生的挂号费和治疗费的收入,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患者对大平台的信任交付,而这种交付,既来源于患者对于上几代该单位的认可,也来源于对于中医的认同,只是在这个环境中具体成了对眼前这个穿白大褂的中医的信任。坐在这个平台上时,很多医生还没有掌握看病的能力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利润。但这种前辈和国家创造的信任,消耗起来是可怕的,因为当该医生失手之后,消解的是患者对于中医整体的信任。
而在院校的高墙外,还有四种生存的模式。医院,靠宣传、各种小广告、莆田系等,概括而言,是用资本打造小平台的实力,其中有靠宣传,有靠实力,有靠哄骗,更多的是三者兼有。这种往往收费很高,某些种类的病的诊疗高于公立均线水平,有的就扯了。医院,宣传投入很少,基本靠患者口碑积累,往往都是有一技之长,对一些病种有绝对优势水平。这种收入往往都高于均线。我知道的,挂号费从5块到十万不等。5块的是生性淡泊,当地居民,方圆十里随便一家开着的门店都可以问到他的姓名和住址。十万的是供需关系给抬上去的,因为要控制门诊量。三是铃医,这个时代很少见了,游走四方,每到一个地方从零开始建立患者信任,一般都是以几个漂亮的重症病例开局。在这个每日接收信息量爆棚的时代,收入有些吃亏。四是借重视中医之风开起来的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中医艾灸、养生、调理按摩小馆。这种往往卖的是情怀和环境和体验,借的是对中医似信非信来找舒适的风,往往一个店里都没有一个合法中医师,谈不上治病,却是中医行当里如今最多的从业者的事业。给人做个艾灸一次,苦练多年,聚精会神、如履薄冰地给一个重症病人起死回生的方案有时都挣不到,多少人愿意做后者呢?
但对于患者而言,解除疾苦甚至起死回生的价值几何?价格应该是多少呢?而真实花费了多少?效果如何?贵吗?便宜吗?
一分钱一分货,是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话,但是在幼弱的中医市场里还并不适用。找到真正能解决的疾患的医生需要金钱之外很多未曾标出来的成本,比如关系、时间、缘分、胆识和人品。
其实不光是看中医,很多事都是这样。
都看到这儿了,就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izhouzx.com/gzstc/9355.html